第1614章 一片金属(2 / 2)
岳渊还特地放大了一些图片,发现里面的结构极其精细,就好像是超高精度的机械手表那般,一轮一个套着一个,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个没见过的元器件。
尽管没见过,但凭借深厚的科学素养,岳渊还是能判断出,那些元器件有些是电子元器件,有些是光敏元件。
整个飞行器内部由许许多多小部件构成,而正是这些部件配合在一起工作,便在每隔一段时间给外界发送一条条有规律的光学信号。
从飞行器上释放出来的信号有两种,一种是光波、一种是电波,两种信号交织,就是银心文明探测到明显有文明痕迹的信号。
光是一组明显有规律信号是远远不能读出信息内容的,按照正常的破解惯例,必须要结合这个飞行器本身自带的一些信息。
实际上它还真有这样的信息。
银心文明并未对其进行俘获就能看到那些信息,那是一块四四方方的二维金属片,它就镶嵌在飞行器内部。
如果按照正常的接触程序,肯定是要先将飞行器俘获,然后在破开它的外壳,然后才能得到那块四四方方的金属片。
但银心文明根本不需要这样,他们直接从三维视角看,就能穿透二维视角所不能看到的东西。
各文明也跟着他们的视角,仔细观测那块金属片。
结果发现那片金属片并非平整,而是在每条边上都有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凹坑,不同大小的凹坑之间的间距也不同,凹坑的形状和深度也是不同。
单从外表看,那就好像是被猫咬过的纸板边沿,坑坑洼洼。
但仔细辨别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凹坑的大小、距离、深度、形状等等,都是有规律的,它们或是单凹坑或是多凹坑组合,有的坑是圆底的,有的坑是尖底的,不同的按照不同间距排列组合在一起,倒是十分别致。
看到这种情况,各文明的科学家立刻就明白,这些凹坑绝对就是一种记录信息的方式,这个二维飞行器背后的文明似乎在给宇宙传递某种信息,他们似乎在向宇宙喊话,只不过现在大家还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人类科学们看到这样的情况更是感慨万千,因为他们想到了人类文明历史上的旅行者号,旅行者号上所携带的金唱片与现在看到的这个金属片确实有许多共同点。
区别在于,前者是三维的,信息刻画在金唱片的两个面上,后者是二维的,信息刻画在金属片的四条边上。
想到这里,人类科学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当年人类制作金唱片的工艺、技术,以及破解其携带信息的方式。
也许,这个二维飞行器背后的文明,也用同样的思路呢?
果然仔细探索一番之后,人类文明科学家就发现,那金属片的凹坑似乎和二维世界的氢原子有关。
氢是宇宙最简单的元素,看来这个飞行器背后的文明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似乎坚信外星人会也能想到。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人类科学家很快就意识到在金属片的一条边上,那些好似曲线一样凹凸不平的地方,它们似乎不是什么信息,而是一种生命的形态,或者说是背后那个文明的个体生命的形状。
由于是二维生物的关系,它们只能通过画出一条条曲线来表示自己的整体形状。
看样子他们应该是旋转翻面,将自己的生物特征表现出来的,就好像用遮光法照射事物然后看它的影子,一边照射一边翻转物体,将所有面都翻转个遍,就大概能从影子这个二维图形中判断物体原本的三维形状一样。
那么也就是说,将这些曲线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就会得到那种生命体的形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