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536章 殿中教导

第1536章 殿中教导(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业年间,宇文恺亲手绘的楼船图。"

“还有,当年来护儿训练水师的操典。”

“这都是从洛阳宫里带出来的好东西。”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当初攻下洛阳,打进洛阳的皇宫内,他就立即下令,让手底下的人将这些重要的东西都好生封存保管起来。

相比起那些金银财货来,在李世民的眼中,这些东西的价值才更大。

包括当初让房玄龄接手洛阳城内官府存放的户籍以及诸多文书。

洛阳打是打下来了,比打下来更难的是后续的治理。

若是城内的这些资料文书丢失,对于后续的治理来说,就是麻烦事。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东西,呼吸一滞。

绢帛上,朱笔勾勒的战船阵列栩栩如生,李承乾的眼睛都直了。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水师建设非一日之功,但既要做,就做到最好。”李世民说道:“苏定方是阿耶和你王叔藏在泾阳县庄子上的一把剑,一把利剑。”

“现如今,这把利剑,也要到了出鞘的时候了。”

“前年,你王叔就带着苏定方去过登州,为的,也是水师的事情。”

李世民缓缓说着。

“有一点,阿耶和你的意见不相同。”

李承乾拱手。

“请阿耶教诲。”

李世民微微颔首。

“水师训练,可以不放在广州,而是定在早就已经选定好地址的登州,等到真正要南下,远渡林邑的时候,就从登州南下。”

“广州,作为水师的补给港,后续,分一部分水师,驻扎广州。”

李承乾仔细思索,不明白当中有何用意。

“阿耶,儿臣不解。”

李世民笑了笑,走到舆图面前。

“看看登州的位置,对面,新罗百济高句丽,还有倭国。”

“自从贞观四年初,平定了草原之后,这些国家,都派遣了使者来长安谒见。”

“上一次,这些国家派遣使者来中原,还是大业年间,那时候,隋朝还是个盛世来的。”

“这说明什么?”李世民笑问道。

李承乾蹙眉。

“说明这帮人,只有看到中原强悍,他们才会暂时收起心思来,在咱们面前做小伏低,一旦中原有乱,这些番邦,就是墙头草。”

“甚至高句丽,还在隋末乱世的时候,染指辽东。”

“现如今,他们还占据了辽东一大部分土地.......”

李承乾的眸光锐利了起来。

狼子野心,岂不昭然若揭?

“没错。”李世民赞同点头:“所以,水师要训成精锐之师,将来在海面上,可是有大用处的。”

“进可攻.....”

“退.....不,大唐不能退,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就像是北边的长城,武德年,没钱没人,没修。

贞观朝,就算是有钱,有人,也不修。

据长城而守?不如打出去!

“商队自林邑带回稻种,在广州设立试验田,种上一季或者是验证一年三熟,还需要一些时间。”

“成了,那登州水师南下,便可在短时间内,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

“可若是中间出了差错,苏定方直接在广州将水师的摊子铺开,面对失败,那他率领的水师,驻扎广州的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反而在登州,训练过后,借着由登州去广州的这段路,巡视大唐沿海,一举多得。”

“甚至,在商队前往林邑取种的过程中,苏定方就可以在登州干活了。”李世民笑道。

不管有没有占城稻的事情,登州那边,都要设立水师,重新开始搭架子。

前隋留下来不少经验,都可以借用。

如此一来,直接在登州开干,好处诸多。

李承乾认真盯着舆图看。

“广州,是有水师的吧?”李承乾问道。

“有一支,人数不多,以前留下来的。”李世民简单说了说:“毕竟广州那边跟南洋商贸有往来,需要一部分水师坐镇。”

“既然这样,那登州,的确是最好的选择。”李承乾说道:“明年一开春,苏定方将军就可以启程去登州了。”

“就是不知道,一年之内,能做到什么地步。”

李承乾心里是琢磨着将整个林邑拿下来。

也并非没有先例。

前隋仁寿二年,交州道行军总管刘方,率领水师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乱。

大业元年,刘方迁驩州道行军总管,攻打林邑。

李承乾对于林邑的了解,全都是从这些记载上来的。

前隋的水师,可不差,甚至,很强。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要建设水师,一定要汲取前隋的经验。

刘方平交趾,打林邑,宇文恺当年率领水师,打过高句丽。

刘方打完了林邑之后,留下了许多关于林邑的记载,因此到今天,说起林邑,说起占城稻,虽然没有种子在手,可是也不算完全的言之无物。

这都是先人趟出来的经验。

既然刘方能打林邑,那大唐将军苏定方,也能。

将林邑拿下来,利用那里的气候,土地来增产粮食,利用水师运输,再次实现南粮北运,确保关中无粮荒。

比起南方,关中的人口众多,现如今土地够用,可是将来,人口恢复,土地的矛盾就会逐渐显露出来,一定要多方准备,才能足以应对。

最终,还是要奔着大唐人丁兴旺去的。

想起宇文恺,真是觉得宇文家可惜。

除却宇文运才能未显之外,其余的,皆是有才能之人,宇文恺是宇文运的亲叔叔,可惜死的早,五十七岁就死在了任上。

李世民听到李承乾的话,淡然一笑,带着无可匹敌的自信。

“一年不够就两年,两年不够就三年五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