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604章 裁弯取直

第1604章 裁弯取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错,在这个阶段,外界的纷扰,不重要。

他只是太子,不是皇帝。

天塌下来有皇帝顶着呢。

这样优秀的储君,李二凤就应该做梦都要笑醒。

而不是放任于志宁和杜正伦这俩货,疯狂打压。

给孩子打击的都魔怔了。

看看,现在的李承乾多好。

站在这里,就在发光发热。

要仁心有仁心,要手段有手段,还继承了老李家的腹黑,文武双全的。

就这样的太子,李二凤这货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李复身为太子少傅,累啊。

教导太子是一方面。

还要防着东宫的那俩人。

能怎么办呢?

他知道于志宁和杜正伦对待李承乾是啥样的,李世民也知道,但是李世民,他不一定觉得这样是错的。

在李世民眼里,于志宁和杜正伦俩人对于太子,那叫“严苛规谏”。

可是事实上,他们是在不断的打击孩子的自信,将一块璞玉逼到了近乎魔怔的境地。

若是李承乾未曾见过光明,或许可以忍受黑暗。

但是李二凤在李承乾面前,将光明给了李泰。

这怎么忍?

纷杂的念头在李复脑中一闪而过,他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而笃定,对着李承乾笑道:“今日你做的很好了,该休息的时候就不要多想,早些休息,养足了精神,明日还有更多事情等着咱们呢。”

“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李承乾紧绷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许放松,认真点头。

“恩,王叔也早些休息。”

李复转身,离开了帐篷。

他住的帐篷就在李承乾旁边,与姜确两人,一左一右。

傍晚的时候营地十分繁忙,姜确带着一队人马往决堤的地点赶过去了,一路上边告知流民这边有朝廷赈灾的粥棚,一边探访周围的情况。

到现在人还没回来。

若是走出去很远,怕是要等到明天,才会回到营地这边来。

“但愿一切顺利。”李复心中默念。姜确为人沉稳干练,身手不凡,但是大灾之下,人心难说。

掀帘走进自己的帐篷。

帐篷里陈设简单,一床、一桌、桌上一盏油灯,仅此而已。

伍良业准备好了温水,李复就着温水简单洗漱一番。

“你们也休息吧,这营地里这么多人,也有夜间巡逻的,无须一直紧绷着。”李复对伍良业说着。

“郎君放心,我跟其他兄弟们,已经安排好了值守的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今这里人多杂乱,还是有人醒着值守,才放心一些。”伍良业拱手说着。

这次从庄子上来的护卫也不少,每人值守一个时辰,轮换着就是了,轻松的很,剩下的时间,就能回去休息睡觉了。

吹熄油灯,帐篷内陷入黑暗,只有外面篝火的光透过帐布,留下朦胧的光影。

李复躺在简易的行军床上,却并无多少睡意,思索着今天的事情,思索着明天的事情。

也在想,该怎么在这件事里,把能教的全都教给李承乾.......

夜色如墨,将白日的疮痍掩盖在浓重的阴影下。

距离主营地数十里外,靠近黄河决口处的一片高地上,几点篝火在黑暗中闪烁着。

外出的姜确和随行的护卫便在此处简单扎营,安顿了下来,众人脚上脚下泥泞未干,空气中弥漫着河水特有的腥味和淤泥腐败的气息。

众人围着篝火坐下,将自己脚上的靴子脱下来,仔细清理干净,放在篝火旁边烘烤着。

白日里,他们马不停蹄,逆着流民的方向一路探查,越靠近决口处,景象越是触目惊心。

第一次来这里的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住了。

而姜确,心里早就有数了。

也不是第一次看这场面了。

口之处,就在前方不到五里的那片河道拐弯处。

姜确回忆着脑海中的图纸,那段河道本就狭窄急促,外侧堤岸受水流冲刷多年,土质已显疏松。

此次暴雨,水量暴涨,直接冲垮了最薄弱的一段,洪水由此倾泻而出,淹没了下游大片区域。

若是治理........

姜确的脑海中蹦出四个大字。

裁弯取直。

诚然,仅仅只是不断的加固加高堤坝,没什么用。

治水永远都是堵不如疏。

这段河道,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此处沉积尤其严重,长此以往,河床高于两岸平地,成为‘悬河’,堤坝年年加固,被动加高,如同在松软的地基上垒墙,根基不稳,此次暴雨,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将军,决口之处,咱们已经看过了,这次想要加固河堤,就不容易了。”随着姜确来的擅水利的官员感慨:“此次决口若想要修复,恐怕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也并非只是简单的堵上缺口即可。”

姜确认同点头。

“说说你的看法。”

“是。”那人拱手应声:“我觉得,应该先在上游合适的位置,开挖引河,分流部分水量,降低主要水流对堤岸的冲击,而后,才能集中人力物力,加固乃至重建这段堤防。而且,新堤的基座必须深挖,采用木桩、石块夯实基础,而非单纯堆积泥土。”

另外一名官员补充说道:“我们去下游查看,发现下游原本的河道因为洪水宣泄,泥沙已经大量的淤积,几乎被填平。即便堵上缺口,若不清淤疏通,洪水也无路可走,稍有大雨,必然再次泛滥。”

姜确的目光看着眼前跳跃的火苗。

“诸位,不管接下来要怎么处理决口的事,修复工程都十分浩大,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夫,耗费巨额钱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想,既然做了,那就尽量做好,否则,耗费这般功夫,最后依旧徒劳,对朝廷,对百姓,都是莫大的负担。”

因此,我想着,既然问题的根源在于这段河道过于弯曲,导致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使得堤防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那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加固加高,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不如,我们另辟蹊径,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几位精通水利的官员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精光。

可行!

当真是可行的!

人工开辟出一条更短,更直,更深的河道,河道是什么样的,完全取决于人,借助地势,人工.......

姜确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