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607章 离别的场面

第1607章 离别的场面(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天蒙蒙亮,李承乾就被身边内侍轻声唤醒了。

“殿下,该起了。”

李承乾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穿好衣裳,洗漱完毕,这才清醒几分。

走出营帐,看到自家王叔已经精神抖擞的与副将交谈着什么,随后翻身上马。

一转头,李复看到了李承乾。

“不早了,走吧。”李复笑道。

即便是他们离开,搭建在这里的营帐也不会拆除,后续还有用处呢,在这里忙活的官员,还可以住,可以在此商议事情。

民居大多都修建起来了,但是官府还没修呢。

先忙着百姓扛过冬天,修官府衙门的事,等到来年秋天再计划也来得及。

李承乾亦是翻身上马,与李复并行。

“王叔,咱们为什么要走这么早啊,按照常理,就算是没有仪式,也要等天色大亮,还要与地方官员正式辞行呢。”

“辞行?昨天不是已经辞行过了吗?”李复说道:“不过,也别细琢磨了,赶紧出发吧。”

营地之中,队伍尽量的悄无声息的开拔,除了马蹄声和车轮声,几乎没有别的动静,队伍浩浩荡荡,迅速离开了这片他们驻扎了三个多月的营地,融入了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然而,队伍刚刚踏上通往长安的官道,走出不到二里地,身后原本寂静的营地方向,却隐隐传来了嘈杂的人声,而且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李承乾忍不住回头望去。

此时,东方天际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借着微熹的晨光,他看到了令他震撼的一幕。

官道的后方,黑压压地涌来了无数百姓!

他们扶老携幼,手里挎着篮子,捧着瓦罐。

“太子殿下!泾阳王殿下!留步啊!!”

“殿下,让大家带些热乎饼子,吃上一口早饭吧。”

“太子殿下,这是俺家母鸡下的蛋,您别嫌弃。”

“恩人们,一路平安啊。”

李承乾勒住马头,望着眼前这如潮水般涌来的百姓,望着他们手中捧着的、可能是家中仅存的最好的食物,听着那一声声真挚甚至带着哭腔的呼喊.......

李承乾的嗓子发紧,眼眶也越来越热。

“王叔........”李承乾的声音有些哽咽。

李复的目光扫过那些饱经风霜却充满感激的面庞,心中也是波澜起伏。

“作为太子储君,这些日子以来,你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都记在了心里。”

“东宫的卫队,放下武器,出了营地,撸起袖子,加入到他们当中,每日卖力气干活,他们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百姓们很朴实,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掏心窝子的对谁好。”

“承乾,看着他们。”

李承乾依言望去,看到了老人们颤巍巍的身影,看到了妇女们殷切的眼神,看到了孩子们懵懂却认真的小脸。

“你要记住他们现在的样子。”李复声音沉稳:“记住这份情谊,这份重量,将来在宫中,在朝堂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想想他们。”

“这就是你将来要守护的大唐,要庇护的子民。”

“今日我们受他们一粥一饭,他日你君临天下,更应该给他们一个海晏河清,太平盛世!”

李承乾身躯一震,重重地点头。

再次看向那些百姓之时,眸光变得无比坚定。

“去跟他们道别吧。”李复无奈笑道:“原本想着,悄悄的离开,就不用应付这么大的场面了。”

李承乾心中了然,原来如此。

李承乾调转马头,骑马走到了百姓面前,坐在马背上大声喊着。

“乡亲们,你们的心意,本宫与王叔还有诸位将士们、医者、工匠,都收到了,这情谊,我们都记下了。”

“但是!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能收!”

“你们的日子刚有起色,马上就要入冬了,我们所有人,都希望你们能够把日子好好的过下去!”

“所有的鸡蛋,干粮,都留给孩子老人补补身体,留着给自己干活的时候添些力气,能够知道你们安稳过冬,这对于本宫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都回去吧!好好过日子!把家守好,把地种好!朝廷不会忘记你们!本宫在长安,也会记挂着你们!”

“来年,本宫在长安,等着你们丰收的好消息!!”

李承乾说完,坐在马背上,对着黑压压的人群,在马上深深的拱手一礼。

百姓们见状,哭泣声和呼喊声更大了,只不过,他们不再向前拥挤,只是默默地将手中的篮子、瓦罐放在官道两旁,然后齐刷刷地跪了下来。

晨曦的光芒终于冲破了最后一丝黑暗,洒满大地。

队伍缓缓前行,出发前见到这样的场面,不仅仅只是李承乾一人心中激荡,李承乾身边的那些护卫以及随行的千牛卫,此刻也是心潮澎湃,难以自持。

不管是千牛卫还是李承乾身边的东宫护卫,他们出身比寻常人更好一些,大多都是勋贵家的子弟。

回想三个多月前前离开长安之时,还在感慨,这一趟可真是苦差事。

说是千牛卫,侍卫,习武之人,但是他们出身好,自幼锦衣玉食,除却平日里训练艰苦一些,何曾吃过风餐露宿、与泥泞污秽为伍的苦头?

穷文富武,能被选中随侍东宫的,都不是普通人。

而到了灾区之后,上头一声令下,让他们放下武器,帮助灾民一同重建家园,他们更是叫苦连天。

都做东宫属官,都做千牛卫了,还要干这种活儿?

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一行人的心态,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亲眼目睹了洪水的残酷,看到了家破人亡的惨状。

亲手清理废墟,搭救百姓。

挽起袖子,和泥筑墙,搭建窝棚。

忍着饥饿,将属于自己的口粮分给饿得直哭的孩子。

这帮人,已经不似在长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长安贵胄。

这帮人的变化,李复和李承乾也是看在眼里的。

李复也明白,在艰苦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会迅速被打破,彼此之间,相互依靠.......

一个感激的眼神,一碗递过来的热水。

一句“军爷辛苦了”的问候。

如同涓涓细流。

“体恤民情”、“为国效力”不再是红口白牙轻飘飘的说出来的一句场面话。

千牛卫和东宫的护卫们,看到这百姓自发跪送的情景,看到那些他们曾经帮助过的面孔,那些老熟人,捧着自家舍不得吃的东西,追出来为他们送行。

队伍之中,以往年轻带有几分玩世不恭的郎君们,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