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617章 生气了,哄不好

第1617章 生气了,哄不好(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在又让长孙无忌做了司空。

虽然老狐狸的才能和手段还有功劳,也的确是配得上这个司空的位置。

李世民一手将长孙无忌推向了权臣的位置。

他以为长孙无忌够忠心,反正后继之君,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

天家防叔叔不防舅舅。

毕竟舅舅是外戚。

而叔叔,从血统上算起来,别管排到哪一号了,都有继承权。

长孙无忌辅政也的确够狠,因为李世民活着的时候一句“英果类我”,长孙无忌就直接对李恪下手了。

正月里,长安城各家开始走动,今天在你家摆酒,明日来我家做客。

泾阳王府上的厨房,也没有闲着的时候。

到了初五这天,英国公两口子带着孩子们来了泾阳王府,一家人再次坐在一块吃了顿饭。

一直到上元节过去之后,李复一家人要回庄子上了。

管家连忙开始吩咐着下人开始收拾东西。

李复两口子在书房里,琢磨着长安城这边还有没有什么落下的事情没有处理。

思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想不起来,那就是没有。

如今王府家大业大的,也不是样样都记得,主要的事情处置妥当了,剩下的交给手底下的人去折腾吧。

老周走进书房,拱手行礼。

“郎君,夫人。”

“长安城里贴了告示,朝廷发了讣告,说是右卫大将军颉利病逝了。”

“颉利,死了?”李复惊讶了一瞬。

曾经草原上不可一世的人物,给大唐造成了诸多麻烦的人,病死长安了?

“真是令人唏嘘。”李韶感慨了一句。

未央宫寿宴上,颉利还为太上皇献舞呢。

曾经雄踞草原、挥鞭南望的枭雄,最终却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异国他乡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如何不令人唏嘘。

“谁说不是呢,不过,属于突厥的时代已经翻过去了。”李复摇了摇头:“不说也罢。”

“没有了颉利可汗,只有大唐右卫大将军颉利,朝廷会以礼安葬的。”

人死债消,大唐自有大唐的气度。

“咱们三日之后,启程回庄子上吧,庄子上春耕准备,书院开课等事宜,夫君是要露面的。”李韶提议道。

李复微微颔首。

“行,听你的。”

长安虽好,但是总觉得庄子上更自在。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把青雀的事情给他办了。”李复笑了笑。

魏王李泰,春耕前就藩。

只是眼下,还有一桩要紧事悬而未决。

“倒是还有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不把日期定下,等什么时候这件事办妥当,咱们再回去。”李韶说道:“陛下爱子,尤其是对青雀,格外宠爱几分。

这件事断然不会这么容易,哪怕是你提前做足了准备,恐怕还是要拉扯一番呢。”

“说的也是啊。”李复应声。

提起这件事,他心里也有几分犯愁。

李二凤那性子,说他有脾气,他在朝堂上被群臣怼得能一声不吭。

说他没脾气,私底下也没少骂骂咧咧。

尤其是在关乎家人的事情上,那份护犊子的劲儿一上来,什么帝王心术、理智权衡,有时候都得靠边站。

让他放一个十三岁的宝贝疙瘩去千里之外的扬州,哪怕理由再充分,计划再周详,李世民心里那关,也绝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皇宫,立政殿。

殿内气氛凝重,炭盆燃烧的噼啪声清晰可闻。

李泰跪在地毯上。

他刚才将自己想要去扬州就藩的想法跟阿耶和母亲说了。

“青雀,你还小,这种事情不着急。”李世民沉声说道:“莫要胡闹。”

“阿耶,儿没有在胡闹,儿是认真的。”李泰仰起头来,丝毫不畏惧李世民已经不悦的语气。

“认真?你认真什么?你才多大?扬州离着长安城有多远你知道吗?虽说扬州富庶,但是到底与长安比起来,水土气候迥异,官场人情错综复杂。”

“就凭着你看几本农书,就敢妄言去督导农桑?你以为这是你在宫中玩闹吗?!”

他指着李泰,语气又急又怒,更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与不舍:“给朕老老实实待在长安,好好读书!此事休要再提!”

“阿耶!”李泰抬起头,眼中含着委屈却不肯退缩的倔强,“儿臣并非一时冲动,儿臣是认真的!王叔和房相、杜相他们都认为……”

“住口!”李世民一声怒喝打断了李泰的话。

此时的李世民当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好好好,竟然在背后怂恿自己年幼的儿子去封地就藩?!

这到底是安的什么心思!

“你王叔,不知道天高地厚!”

“你给朕跪到外面去,好好清醒清醒,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起来。”

“二郎。”长孙皇后见状,连忙起身想要劝慰。

“观音婢,你先不要管。”李世民挥手制止了皇后。

“来人!召泾阳王李复去两仪殿。”

“另,传召房玄龄杜如晦,两仪殿面圣。”

“是。”一边躬身站着的王德连忙应声。

李泰见父亲如此坚决,心中一片冰凉,但他没有争辩,只是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声音带着哽咽却依旧坚持:“儿臣之心,天地可鉴。若阿耶不允,儿臣便长跪不起。”

说罢,李泰起身,默默地走到立政殿外,撩起衣袍,挺直了脊梁,迎着初春尚且凛冽的寒风,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殿内,长孙皇后看着儿子倔强的背影,又看看怒气未消的丈夫,无奈叹息一声。

即便是要劝,也要等到皇帝从两仪殿回来之后。

在两仪殿召见他们三人,必然是要有一番议论的。

而自己,也需要在这里,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了。

以前,心里的感情侧重于大儿子,因为承乾是太子。

太子这个位置,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亲身经历过秦王府与东宫太子之间的争斗,实在是不想自家孩子,也走上这条路。

所以,为了承乾的太子之位,要考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李泰跪在立政殿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东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