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3章 收到的消息(2 / 2)
已经不需要查了,商队的目的地,必然是平壤城。
使者团这段时间没有任何消息传回国内,这就说明,他们想要传回国内的消息,是绝对不想让自己知道的,因此,能够想出来的办法,就只有这样。
遮遮掩掩,奏报密送至王宫。
也是,在长安城做出那样的事情,若是让自己知道了........
两个蠢货倒是聪明了一回。
大唐如今也只是让使者联络高建武,先进行交涉,后续交涉不成,而大唐又想要辽东的好处,那么,双方之间的交涉,就不会只是停留在使者往来的信件之中了。
平州,建安,新城这些毗邻大唐边境的城池,将要看到的可能就是大唐陈兵边境了。
软硬兼施,一边用高桓权和朴满城这两个蠢货在长安犯下的事情以苛刻的条款施压高建武,一边在边境陈兵。
这样的手段,并不稀奇,但确实有效!
渊盖苏文思索着,非但没有感到恐惧,反而内心深处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兴奋!
压力越大,高建武就越容易出错,王室就越不得人心!
而大唐的威胁,正好给了他渊盖苏文一个挺身而出、挽救国家于危难的绝佳机会!
渊盖苏文目光锐利地看向窗外平壤的夜空。
高建武,面对大唐的兵锋和你那不成器的儿子,你还能有什么办法?
你高氏,还是要依靠我渊家,依靠我渊盖苏文来支撑这摇摇欲坠的江山!
想要过河拆桥,哼,高建武,你一个平庸之辈,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对,你还有一个更不成器的王世子。
想到高建武以往那些试图制衡自己的小动作,渊盖苏文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讥讽。
是时候了……
大唐皇室不会跟高建武成为姻亲,和亲的事情告吹,高建武也无从借力。
如果和亲的事情成了,想要对付高建武,还真要顾及他背后的大唐。
可是大好的形势,被高桓权那个蠢货作没了,如今,可谓是雪上加霜。
大唐提出的条件,如果高建武痛快答应,那说不定,和亲的事情还能有转机。
只是,高建武一旦答应,割让城池,那他就是高句丽的罪人。
高建武,你要怎么选?
渊盖苏文的眼神里尽是兴奋之色。
高建武举步维艰,便是自己收拢权力的最佳时机。
将兵权、政权更进一步地牢牢抓在手中,甚至……为最终取而代之,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来人!”
书房外的仆从躬身进来。
“大对卢。”
“召集府邸心腹,议事。”
““另外,让我们的人,开始在市井和军队中,适当的透露一些关于长安的传闻,好好聊一聊咱们的王世子和使者,在长安犯下的蠢事,王世子失德辱国,而本官正在为这件事,忧心忡忡,竭力寻求应对之策。”
“是。”仆从应声。
只要将高建武父子逼到墙角,让高建武做出决断,再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谁,才是真正能拯救高句丽于水火的人!
长安城,司空府书房。
烛火通明,长孙无忌独自坐在案前,手中拿着百骑司送来的密信。
密信中详细汇报了高句丽眼下的情况。
消息已经“不经意”的让盖苏文知道了。
带方道使秘密前往平壤,只见了盖苏文。
边境的军队只不过是拉出去操练了一圈.......
最重要的是,盖苏文已开始行动,一方面密令其党羽在朝野散布不利于王室的言论,另一方面紧急召集心腹将领官员,显然准备借此机会向高建武发难。
政变倒是不至于,眼下高建武的王位依旧稳的很,高句丽的百姓,还认高氏。
盖苏文也不会让自己在这个时候背上篡逆的名头。
所以才会在民间,在军队散播消息,给高建武施压。
长孙无忌轻轻将密信放下,抚须轻笑。
这个盖苏文,倒是没有让人失望,动作够快,也够狠。
盖苏文的行动,完全在长孙无忌的预料之中。
给高建武上压力,也是长孙无忌想要的。
李绩已经回到了长安,阔水的事情也摆平了,大唐与党项部之间,也恢复了往常,李道彦还在边境修城墙,陛下并没有要赦免他的意思。
李道彦在边境多修一天的城墙,党项对大唐就越放心。
高句丽这边,自然是拖的越久越好,高建武和盖苏文在高句丽耗着便是了。
不过,如今形势更偏向于盖苏文,毕竟,高建武如今可是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无论是强硬拒绝还是软弱妥协,都会授人以柄。
一旦让盖苏文有可乘之机,他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
软硬兼施,这硬的一面,由盖苏文去对高建武施展,比大唐亲自下场更好。
高句丽的内斗,已经不可避免地被点燃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给这场火添柴,让它烧得更旺,直到将高氏王室的根基烧毁。
庄子上,宅子里,李复看着宫中送来的诸多赏赐。
“殿下,陛下说,之前您在长安城办的事,宫中还没有正式赏赐,这次都一并送来了。”
李复微微张嘴。
之前在长安城的事?
高桓权?
目光扫视过院子里的一个个箱子。
不是,李世民发财了?这次怎么这么大方?他从高句丽那里弄到什么好处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听到过?
离开长安之前,只知道是长孙无忌接手了这件事,不过,既然是长孙无忌的话.......
那自己是不是得去信一封,恭喜他李.......世民发财了。
这事儿可瞒不过自己的眼睛,这一次,大唐得捞多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