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654章 孩儿立志出乡关

第1654章 孩儿立志出乡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有!!!” 最后的回应,如同海啸般汹涌澎湃,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好!”李复重重颔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便,出发!”

随着他一声令下,鼓乐再次大作,变得激昂奋进。

支援团的学生代表快步上台,从李复和官员手中郑重接过那面象征着使命的团旗。

他奋力挥动旗帜,面向所有学子,发出了最后的誓言:

“吾等在此立誓:此去西海,必恪尽职守,锐意开拓!以我之学,报效国家!以我之血汗,铸就边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全体学子,连同周围所有的师长、亲友、百姓,都自发地跟着高声呼喊起来。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直冲云霄,仿佛连天地都为之震动!

在这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学子们转过身,背着沉重的行囊,却迈着无比坚定的步伐,按照预定的序列,开始有序地走出书院广场。

广场外,朝廷派遣的护卫军马早已列队等候,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学子们迅速融入这支队伍。

车辚辚,马萧萧,队伍缓缓启动。

看到这帮热血年轻的学子们如此便出发了,站在高台上的李渊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叹息一声,笑了笑。

“人老了,也变得多愁善感了啊。”

“这样的场景.........”

李渊拿出帕子,擦了擦泪水。

“着实令人动容啊。”

“怀仁,这书院,很好,学生们,更好。”

即便是学富五车的李渊,在面对如此震撼人心的场面,也不由得落泪,思来想去,不知该如何形容自身的心情。

这份炙热的赤诚,是这一生都不可多得的宝物。

李渊凭栏而立,经历乱世,见惯了金戈铁马、朝堂风云,自认心肠早已被岁月磨砺得足够坚硬。

然而,此刻,看着这帮平均年龄不过弱冠的学子,那颗久经风霜的心,还是被深深触动了。

李复站在李渊身侧。

“叔,学子们一心赤诚,有报国之念,大唐的未来,也在这些优秀的年轻人身上,有如此年轻人,不管是书院里的也好,长安城里的也罢,又或者是来自大唐四方各处的学子,朝堂上的股肱之臣,未来,总是要依靠他们的。”

李渊微微颔首。

“是啊,未来,是年轻人的。这一点,朕如今看得比任何时候都真切,也……更放心了。”

“怀仁,之前你让朕来做这个书院的山长,朕琢磨着,无非是挂个名头,全了你一番孝心,也借此给书院添些分量。”

“朕反倒是觉得,只是挂个名头,远远不够!朕虽然已是这般年纪,精力不比从前,但总归还是有些用处的。若能真正为书院多做些事情,为这些孩子们铺一铺路,朕……心甘情愿!”

李复闻言,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叔,您能这么想,那真是书院天大的福气了!”

“有您这位山长亲自掌舵,书院何愁不兴?学子们何愁前路不明?”

李复巴不得李渊多在书院里做点事情,李渊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其执政经验、人生阅历、学识眼光,都是书院无价的财富。

他在书院里做事,无论是亲自授课、指点方向,还是以其威望为书院争取资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何况李渊也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在了解清楚书院的运作模式和新学理念后,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开明和适应能力。

二来,也真是纯粹的,李复想让李渊有事情做,活得更有精神气。

不管大安宫中也好,庄子上的行宫也罢,又或者是闲暇时候去公园找老头儿下棋,这些玩乐方面的爱好,能给李渊带来的新鲜感,又能持续多久呢?

毕竟是一位曾经执掌天下的帝王。

老人家,尤其是李渊这样的老人家,不能让他彻底闲下来。得让他“忙”起来,让他感觉到自己依然被需要,依然有能力、有地方去发挥余热。

当他知道有很多事情等待他去处理,有很多学子需要他的指引,有许多学生在他的指引下成为朝廷栋梁之材,那种心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满足呢?

“您一开始办事了,对书院来说,是莫大的好事,书院需要您,学生们更需要您。”

李渊听着李复的话,看着自家侄子诚恳的眼神,心中那点因年迈而产生的暮气仿佛也被驱散了不少。

本身书院便是一处朝气蓬勃的地方。

李渊抚须笑道:

“好!那朕这个山长,往后可就要多来书院走动了,你可别嫌朕啰嗦,管得太多!”

“侄儿求之不得!”李复笑着拱手。

长安城鸿胪驿馆中。

高桓权几乎是颤抖着从信使手中接过了那封来自平壤的回信。

这封信,他们期盼了太久,也因此恐惧了太久。

两人屏退左右,关上房门,怀着希望,小心翼翼的拆开了信封。

然而,随着目光在字句间移动,他们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最终变得一片惨白。

信中的内容,与他们最坏的预想分毫不差,甚至更为冷酷!

“父王他,拒绝了大唐的条件,甚至.......没有商榷的余地,就这么直接拒绝了。”

朴满城仔细的琢磨着信上的字句。

“但是王上的拒绝,言辞上,倒也没有那么激烈,王上还是不希望得罪大唐的。”

高桓权两眼一闭。

“是啊,父王不希望得罪大唐,但是咱们已经........”

他们干出了得罪大唐的事啊!

“如今,甚至都不能回到高句丽,还要以使节的身份留在长安,与长安的这帮人斡旋。”

信中没有鼓励,没有安抚,只有冰冷的继续留守,不得归国。

高桓权喃喃地重复着这几个字,身体晃了晃,几乎要瘫软在地。

“不管是大唐皇帝也好,还是司空府的老狐狸也罢,咱们哪一个都应对不了啊。”

高桓权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绝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