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0章 县衙日常(1 / 2)
当天晚上,赵璎珞在梦里不知和哪路人马大战三百回合,醒来时额角还带着薄汗,胳膊腿都泛着酸胀。
她揉着眉心起身,窗外天色已亮,院子里传来丫鬟洒扫的轻响。
杜乔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一大早胡乱扒了碗粥、啃了块饼,就带着白湛、孙无咎等人出城。
说是“打猎”,可谁都清楚,杜乔一个文弱书生,哪懂什么狩猎?
你管他们是去打兔子,还是看兔子的口粮。
管他们是去山里还是田间地窖,只要他们不逛到人家的床头就行了。
留在县衙内的人吃食也简单,一碗软糯的红薯粥,配着爽口的腌咸菜和喷香的烤饼。
赵璎珞吃罢,吩咐一旁的下人,“剩下的红薯放到灶孔里,用余热烘着,待会儿吃烤红薯。”
张法音将杜谦打发去温书,等杜乔得空,定然要亲自考核他的功课,半点松懈不得。
她打算把一家大小的行李都收拾妥当,顺便清点缺漏,好让人出去采买。
赵璎珞和孙无忧的随身行李本就简单,用不着额外规整,便主动过来帮张法音搭手。
衣物、书籍、日用杂物堆了满满一屋,千头万绪,费了好一番功夫才理出眉目。
好在杜乔把杜墨留了下来帮忙,赵璎珞昨日逛遍了县城商铺,哪家的布料实惠、哪家的杂货齐全、价钱如何,都摸得门儿清,派人出去采买一圈,很快就把缺漏的物件添补得当。
张法音亲手将一摞藏书从樟木箱子里取出来,比照着手写的书单一一验看。
这些书都是杜家的珍藏,她从济州带到长安,又从长安带到太平县。
一路小心保管,倒没有出现虫蛀、受潮的情况。
她不知杜乔的书房里有没有存放不宜旁人视之的要紧物事,便把书箱放在自己屋中,打算等杜乔归家后再做打算。
一群人忙得像个陀螺,直到近午时,才总算把屋子收拾出个像样的模样,能坐下来喝口茶歇一歇。
张法音胳膊上搭着几根毛衣棒针,手里正绕着毛线,打算给两个儿子织件厚实的毛衣。
太平县不比长安便利,市面上难买到合心意的衣裳鞋袜,大多只能靠自家手工制作。
赵璎珞端来一杯热茶递过去,“伯母,先喝口茶,歇会儿再织!”
张法音接过茶,喝了一口,然后像每一个老母亲那般,忍不住吐槽道:“昨儿他穿的那一身衣裳,我都不想说了。”
她在长安会做四季衣裳托商队送来,到底不比人在跟前照顾得周到。
昨日杜乔穿的衣裳,一看就是在太平县本地做的,针脚粗糙,料子也一般,勉强凑合,能穿出门,但也就那样了,实在难入眼。
不一会儿,赵璎珞又提着一个食盒走进来,打开盖子,里面是四五个烤得焦香的红薯,外皮微微发皱,还冒着热气,旁边还配着几个小巧的木勺。
她笑着说道:“刚从灶孔里扒出来的,还热乎着呢!
阿谦那边,我已经派人送过去了。”
亏得杜乔脑子清醒,知道家人要来赴任,提前把县衙后院的小厨房收拾出来,烧水做饭都方便,不至于吃口烤红薯都要折腾得满衙门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