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 第1137章 李文忠的决断

第1137章 李文忠的决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文忠和沐英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李文忠的政治敏感度极高。

这种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使得李文忠在洪武时期那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历经无数次的惊涛骇浪,却依然能够稳如泰山、屹立不倒。

当沐英的目光还仅仅局限于云南,密切关注着元军的一举一动时,李文忠早已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播州,察觉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

像杨氏这样的家族,在当地百姓心目中不仅享有崇高的威望,甚至还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号召力。

那么,播州这个地方,名义上虽然属于大明的版图,处于朝廷的管辖之下,但实际上呢?

朝廷所下达的政令,必须要经过杨氏家族的首肯,并且还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才能得以顺利推行。

同样,朝廷每年从播州一地征收的赋税,也需要与本地最大的地主——杨氏家族进行协商后才能确定。

如果杨氏一族在赋税问题上坚决不肯做出任何让步,那么朝廷恐怕连一粒粟米都难以征收上来。

更为糟糕的是,距离播州最近的一所卫所——平越卫,竟然驻扎在福泉城,而平越卫与播州当地之间,竟然相隔了将近六百多里地!

这一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这意味着一旦播州地区发生叛乱,远在南京的朝廷,至少需要花费大半年的时间,才能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播州当地的详细情况。

李文忠作为一位在沙场上征战多年的老将,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局势做出了如此判断。

然而,令李文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播州之乱,其发展情况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场叛乱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6年)杨应龙公开举兵反叛开始,一直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直到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大明的朝廷才对西南地区的局势有所反应。

而此时,万历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下旨调集八省军队合力,对播州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围剿行动。

因为,那个时候,大明的朝廷早就迁都到了北京城,距离南方十分遥远,这使得朝廷对西南三省的掌控能力变得越来越薄弱。

一想到播州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李文忠深知其中的危险和复杂性,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当机立断,下定决心要采取行动。

他霍然站起身来,身姿挺拔如松,声音洪亮如钟,对着在场的众人朗声说道:“大家的心声,我都已经听到了。

大家对杨老土司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啊!

他勤政爱民,体恤民情,这一点,正是他作为一名官员的优秀之处!”

说到这里,李文忠稍稍停顿了一下,他面带微笑,目光扫视着众人,仿佛在与每个人进行交流。

然后,他继续说道:“你们说,我说的对吗?”

他的话音刚落,场下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回应声。人们纷纷附和道:“国公爷,您说得太对了!

杨老令公真是好样的!”

“咱们当地的百姓,无论是汉人还是苗人、瑶民……”

“大家都对杨老令公的为人钦佩不已,我敢拍着胸脯说,没有一个老百姓会在背后说杨老令公的坏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