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8章 四院两司安天下,洛阳神都贺新春(2 / 2)
赵斌见大局已定,正欲散朝,李纲却适时出列,揖道:“陛下,外朝规制已毕,然内廷职司久未明确。臣观陛下近日废寝忘食,常于夤夜犹在批阅奏章,此虽为国操劳之志,然宫闱制度未立,实非长久之道。”
赵斌闻言微怔,随即朗声笑道:“若非李卿提醒,朕几乎忘了这内廷之事。”他转向侍立一旁的赵忠,随意摆手道:“既然如此,便设内府一部,总领宫闱诸事。赵忠,你们都是昔年开封宫内出身,对宫闱之事想来并不陌生,且拟个章程出来,当殿议一议。众卿若无异议,施行便是。”
赵忠一听这话略一沉吟,随即便躬身言道:“启禀陛下、诸位大人,既然以内府一部总理内廷事务,依老奴愚见分设五司即可,其一殿中司,掌宫廷供奉,辖尚衣、尚食、尚舍、尚辇四局,负责陛下服御、膳馔、宫室、舆驾;其二内侍司,掌宫闱起居、礼仪导引与内廷人事,管理内常侍、宫人名籍及廪饩;其三宫苑司,掌禁内园林、府库与器用,负责内帑贮藏、金玉珍宝及赏玩器物;其四宗正司,掌修玉牒、序宗室名籍;其五御药司,掌诊候调药,侍奉御前医药。”
赵忠这番条理分明的奏对,既周全了内廷庶务,又恪守了外朝规制。话音落下,殿内竟有片刻寂静。众臣相视颔首,看向那老仆的目光中不禁多了几分深意。
尤其是岳飞等几位元帅,此刻心中更是波澜暗涌。这些年来他们东征西讨,与赵忠在军务情报上多有交集,深知其在谍报事务上的老练。却不想今日在这朝堂之上,这老仆对宫闱制度、朝章国典竟也如此熟稔,寥寥数语,便将错综复杂的内廷事务梳理得清清楚楚。
韩世忠与岳飞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叹。这等见识,这等格局,哪里像个民间宅院的管家老仆,分明是经世之才,便是朝中这些饱读诗书的文臣,怕是除了张浚等寥寥几人外,其余四五品的官员未必能有这般周全的考量。
“好个赵忠……”群臣纷纷暗赞,“若非身在禁中,以此人之才,便是出任宰辅也当得。”
这一刻,群臣才真正意识到,陛下身边这个向来低调的老仆,其能为远不止他们所知的那般简单。可他们又哪里知道,赵忠这一行人可是这南清宫的底蕴积蓄,这些人自被老王爷收归府内之时,为的从来都是入驻内侍,而不是当那富户家的奴仆护卫。
当然,众人在惊叹赵忠之才的同时,也就顺理成章地认同了其关于内廷的奏对。赵斌听着群臣的议论,见此事已有着落,便不再多费心思。
他随即起身,语气果断,将话题迅速拉回正轨:“既然内廷之事章程已定,那便照章执行便可。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外朝改制与春耕民生,此乃国本所在,一丝一毫也延误不得。诸卿各归其位,专心政务,莫负朕望。”
随着“退朝”之声落下,众臣齐声称是,恭敬地躬身行礼。赵斌不再多言,干脆利落地转身,在内侍的簇拥下迈步离开了太极殿。
殿内文武百官遂领命而动,或三三两两聚首低语,热议今日所定国策;或步履匆匆径往衙署,着手推行新政。整座洛阳宫的朝议体系,恰似一架重获动力的精工机械,在短暂的议政停歇后,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
群臣散去后,赵斌也并未返回内廷,而是径直穿过重重宫苑,登临宫城正门的五凤楼。凭栏远眺,但见整座洛阳城沐浴在红日之下,今日这场朝会,竟从清晨持续到了正午时分。目光所及,远处街市车马熙攘,近处宫阙层叠巍峨,一砖一瓦间皆透着一股新生的朝气。
然而在这片繁华景象之下,赵斌心中所思,尽是今日所定的二十四道疆域、两司四院官制,思量着如何将这些改制方略推行天下,如何确保不误农时,如何平衡新旧势力,这一切,才是对他这位新君真正的考验。
而此时的洛阳城正沉浸在新岁的欢庆之中。
各处里坊飘来烹羊的香气,更有无数自发前来朝拜新君的百姓在宫城外排成长列。他们手捧自家酿制的米酒、蒸制的年糕,想要献给这座重获新生的古都,献给那位扫退金兵的帝王。
赵斌垂眸望着城外虔诚的百姓,面上浮现一抹温煦的笑意,当即吩咐赵忠前去收下百姓奉上的心意,又下诏开启常平仓,赐神都百姓每户新米一斛,共庆新春。
黄昏时分,当初起的宫灯次第亮起,赵斌独自行走在刚刚修缮完毕的千步廊下。廊柱上新绘的山河社稷图在灯影中若隐若现,恰在此时,初雪悄然而至。洁白的雪花轻轻覆盖了朱墙金瓦,也掩去了这座千年古都往日的伤痕。赵斌伸手接住一片雪花,凝视着它在掌心渐渐消融。
待行至宫内广场,只见偌大的广场上方早已张起连绵的朱红锦帷,宛若游龙悬空,既为百官蔽雪,又为这银装素裹的宫城添上一抹浓重的喜庆。文武群臣已再聚于此,此番非为议政,而是君臣共庆新春。
一桌桌酒宴在红帷下摆开,盏中斟满琥珀光,既是迎新之宴,亦是庆功之酒。四周宫灯次第亮起,橘色的火光在薄暮飞雪中晕开团团暖意。庄重的钟鼓声里,身着彩裳的宫娥们手捧食盒,穿梭于筵席之间,静默而优雅地为众臣传膳布肴。
太极殿前,雪落红帷,百官饮宴,俨然一幅盛世同乐图。
赵斌与群臣把酒言欢,一夜鱼龙飞舞,直至子时众人方散。雪依旧静静飘落,覆上渐熄的灯盏与散去的筵席,独留赵斌一人立于城楼,望着雪夜里依旧零星闪烁的万家灯火,终露满意笑容。
此后数月,洛阳城俨然化作一架精密运转的政务中枢。一条条政令自经纬台议定,经赵斌亲阅,继而颁行天下。二十四道台、各道州府县衙,政务院、提刑院、度支院、枢密院、稽文司、皇城司相继归建。赵斌与群臣亲手打下的江山,历经三月整顿,终在这庞大的体制内安稳扎根。
待到诸事俱定,各地春耕捷报频传,文武群臣再聚太极殿。而这一次,朝议的核心终至整军封功,这场关乎大宋未来的军制改革与封赏大典,终于要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