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7章 李尚武略显悲观,调查组即将莅临(2 / 2)
我和李叔找了位置坐下。又低声交谈了两句,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是于书记的秘书林雪。她朝我们这边微微点头示意,然后走到会议室角落的柜子前,拿出暖水瓶,又从茶叶罐里取出茶叶,熟练地给我们俩的茶杯里泡上热茶。茶叶在开水中缓缓舒展,热气袅袅升起。
我趁她倒水的功夫,低声问:“林雪啊,于书记现在在办公室?”
林雪一边小心地放下暖水瓶,一边轻声回答:“朝阳县长,于书记一直在里间打电话,从接到消息就没停过,一直在向省委领导汇报解释田嘉明这件事。”她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轻轻摇了摇头。
我点点头,看来于书记承受的压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大约过了十分钟,副市长郑红旗、宣传部部长白鸽、平安县委书记孙友福等人陆续沉着脸进来了,各自找位置坐下,互相之间只是用眼神或点头示意,没什么寒暄。
这时,林雪又拿着一块姓名牌走了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于伟正书记座位牌左手边的第一个位置。写着王瑞凤。我心里暗道:看来瑞凤市长也要来参会。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墙上的挂钟指针指向一点十分,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终于,门被推开。市委书记于伟正率先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代市长王瑞凤、市委秘书长郭志远,还有市政府副秘书长晓阳。
晓阳、表情严肃,她进门后快速扫视了一圈会场,目光在我脸上短暂停留了一下,带着些许担忧,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于伟正书记走到主位坐下,其他人也按照惯例,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于书记坐下后,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在郑红旗和李尚武脸上停顿了一下,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红旗同志,尚武同志,你们两个的位置坐错了嘛。”
郑红旗和李尚武闻言,立刻站起身,调整到了于书记一侧座位。于伟正书记看起来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歇斯底里,他脸色虽然严肃,但整个人显得很沉稳,只是眼袋比平时更明显些。
“都到齐了吗?”于书记问了一句,声音平稳。
林雪赶紧上前半步,低声报告:“书记,东洪县委书记丁洪涛同志还在路上,马上就到。”
于伟正摆了摆手:“不等了,时间紧迫,我们现在就开始。瑞凤同志,你主持吧。”
代市长王瑞凤看向宣传部部长白鸽:“白部长,你把基本情况先向大家通报一下。”
白鸽部长扶了扶眼镜,拿起面前的一份材料,又觉得不合适放下,开口说道:“同志们,情况是这样的。今天上午,大概十一点左右,我们接到了省委宣传部的紧急电话通知。说是在首都出版的一家名为《法制观察》的报纸,最新一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们市东洪县公安局党委书记田嘉明同志的报道……”
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客观平静:“这篇报道,主要涉及的是多年前田嘉明同志将几颗子弹交给社会闲散人员的事情。这件事,之前省城的晚报曾经报道过一次,当时在我们市里也引起了一些波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事情算是慢慢压了下去,舆论也基本平息了。”
她拿起报纸语气沉重起来:“但是,这次《法制观察》的报道,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上次。它不仅重提旧事,而且用相当大的篇幅,详细描述了咱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公安局,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件事压下来,如何防范记者采访,甚至暗示我们指示相关单位帮助田嘉明同志逃避处罚。报道里的一些细节,有的是捕风捉影,但有些……确实点到了我们内部之前操作的一些环节。就比如市委宣传部安排人到各大住宿场所进行排查的事……”
白鸽环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看到大家脸色都很严肃,她继续往下说:“更严重的是,这篇报道还配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从更高的层面,言辞非常尖锐地批评我们东原市的政治生态,说我们是被地方势力、小团体利益绑架,党的领导在这里被弱化,法治观念淡薄等等。总之,上纲上线,批评得非常严厉。”
“好在,”白鸽试图找一点缓和的气氛,“这份《法制观察》报比较专业,发行量不大,咱们市里征订的单位很少。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下,市交通局、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还有市委老干部局等少数几家有订阅。所以,单就报纸本身在我们市的影响来说,是有限的。”
“但是!”她提高了声调,“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这份报纸在首都和一些省级机关有一定的读者群。我们最担心的是,这篇报道会像上次一样,甚至比上次更厉害,被更有影响力的媒体转载,或者直接以内参形式送到高层领导案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手头有几份从司法局和检察院调来的报纸,大家先传阅一下,有个直观的了解。”
报纸被一份份传递下来。我拿到手里,薄薄的一份,报纸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看起来甚至有些粗糙。但上面的黑体大字标题格外刺眼:《是抗洪英雄还是“子弹官员”?——权威人士透露,东原市集体包庇公安局一把手违纪违法》。
我粗略地扫了几眼内容,心里不由得一沉。报道写得很有技巧,看似客观陈述,但字里行间带着强烈的倾向性,而且确实掌握了一些我们内部操作的细节。我心里暗自嘀咕,市交通局订这种冷门的法制报纸干什么?但此刻也顾不上细想这些了。
就在大家默默传阅报纸的时候,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东洪县委书记丁洪涛一脸汗渍、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他先是对着于伟正书记的方向微微欠身,带着歉意说:“于书记,各位领导,实在对不起,我在调研秋粮收购,接到通知就赶紧往回赶,路上耽搁了。”
于伟正书记只是微微颔首,没说什么。丁洪涛赶忙在我旁边的空位坐下,擦了擦额头,我顺手把刚看完的报纸递给他。他接过报纸,迫不及待地低头看了起来,脸色越来越白。
白鸽部长的情况通报基本结束。于伟正书记直接接过话头,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每一张脸,声音沉稳,但透着压力:“同志们,情况,白鸽同志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现在的局面,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要复杂、要严峻得多。”
他拿起自己面前的那份《法制观察》报,抖了抖,又放下:“这篇报道出来之后,据我们目前了解到的不完全信息,国家有关部委层面、省委、省委政法委、省委宣传部的相关领导,都已经看到了,并且做出了措辞严厉的批示。具体的批示内容还在汇总,但基调肯定是要求彻查、严肃处理。权威消息,省里很可能很快就会由司法厅、公安厅、政法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成一个调查组下来。这个调查组的目的,很明确,不仅仅是调查田嘉明同志个人的问题,更要调查我们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处理此事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职、渎职,甚至是有组织包庇、隐瞒的问题啊!”
会议室里颇为安静,只能听到于书记沉稳而有力的声音,以及偶尔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所以,今天把大家紧急找来,就是要统一思想,明确对策。”于伟正书记继续说道,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点着,“在调查组下来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基调。面对这件事,我们到底持什么态度?是继续坚持我们之前的结论,力保田嘉明同志,还是……调整策略,主动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