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调香(2 / 2)
江绾闻言噗嗤一笑,眉眼间尽是欢愉,一扫前几天聚而不散的阴霾。
“魏成安?他可用不起。”她语气不屑。
遥想以前,魏成安哪里用得着熏香,光是整日串走于烟花柳巷沾染上的那些杂香都够他用的了。
“怎么说也是魏王世子,连香都熏不起,你为何还要嫁他?”赵时洲面露疑惑,江绾这种手段了得的女人,若不是被人威胁了,怎么可能会甘心嫁给魏成安那种货色。
“我有的选吗?”江绾反问道,嘴角依旧微微勾起不曾放下,因为刚刚赵时洲的话让她不禁想起魏王府早已死去的一家子,不知他们日日夜夜看着一个她安排的陌生人住在他们的宅子里面会作何感想,恐怕很不是滋味吧。
“当然有,”赵时洲一个转身拦在了她的前面面对着她,“你那时若来南阳找我...”
“那你为何不去明州娶我呢?”江绾打断道。她深知如今探讨这些根本毫无意义,不过是一时兴起与他扯皮罢了。
赵时洲一顿,神情真挚:“因为我从未听过你的名号。”
“我亦没有听过你的名号。”江绾顺势答道,随手翻开了计簿。
“怎么可能?我堂堂...”赵时洲欲言又止,他竟不知道原来自己这么籍籍无名。
“能嫁与魏成安已是我当时最好的选择,更别说你一个赵姓世子了。”
江绾抬眸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随后来到了桌案前将计簿放平细细查阅了起来。
“这兵部怎么...”很快她就发现了端倪,赵时洲似乎对兵权还不死心,给了这位置除掉两个齐王的人后就打上了叶安武的注意。
“并非是我不敬重老臣,”赵时洲连忙解释道,“三季一评,前两季多有缺憾,后一季补上了也不作数。”
“你竟如此有原则。”江绾抬头眨巴着眼,语气听起来崇拜实际上却是在讽刺他。
她心里清楚,叶安武这种人之所以能做三朝元老就是因为他从不站队。当初楚南柯动乱,他派人抵御不及便撤兵乖乖回府,而温知熠领兵入京,他也不加阻拦,毕竟五品以上都是皇帝亲授,最后无论赢的是谁,第一个赏罚的都不会是他。
而能保住位置,就须有见风使舵的本事。比如在她去朔州行宫临时改道后帮忙瞒着陛下,再比如派人旁敲侧击透露温相真正的死因,还有洛池州与郑家的酒局...
但叶安武做这些,也不过是为了报答她的留用之恩,至于齐王那边,他似乎也没少给好处。
“所以你以为,谁更合适?”江绾合上计簿,微微挑眉等待着赵时洲的回答。
如此重要的职位被惹不起的人盯上,依她所见,叶家也该做出选择了。
“这走一个温知熠,又来一个赵时洲...唉......”齐王背对着叶安武,长叹了一口气。
“你也知道,人家是南阳王的世子,手上又有兵权,鉴天府现在归他管,他要罢免你,本王也难办啊。”
“是是是,殿下您说的是。”叶安武在一旁点头哈腰,“可原先那姓温的说最后一季补上就行,下官这是费尽心思补上了,他又被换了,现在人世子爷说不行,这叫下官如何做啊。”
齐王斜睨了身边人一眼,冷哼道:“哼,他连我的面子都不给更别说你了,人家姓赵,就是在天上。”
他将手举得高高地比划,随即又附在嘴边故作神秘:“更何况,这未必不是太后的意思。”
这话自然是在挑拨,因为齐王也看得清叶安武这只老狐狸,一边在他这儿拿着好处表着忠心,一边暗戳戳地帮太后一方。
就洛池州和郑家那个局,他派叶安武去请郑普,而他却偏偏说请不来请了郑狄,还闹出好大一场乌龙,害得郑家和洛池州彻底决裂。
明摆着是认得那漪澜台的管事姓郑,铺好了局,一步一步除掉了洛池州。
虽然这次免官风波是拉拢叶家的好机会,但他总得从他那要些好处,以解失贤之忧啊。
“这事看来只有本王能帮你了。”齐王语重心长道,“不过呢,你得帮本王一个忙,本王记得你有个远在朔州行宫当差的儿子,他身体可还康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