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 > 第345章 怒气冲冲的淳于越

第345章 怒气冲冲的淳于越(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自家府邸大堂气冲冲离开回到书房的淳于越越想越生气,他觉得,他身为儒家的领头羊,大秦长公子扶苏的老师,理应站出来,必须直言进谏,匡正王上在处决甘家跟杜家一事上的过失。

他觉得,嬴政处死对方九族的做法真的太过严苛了,甚至将这两家嫁入王室的女儿也一并处死,更是违背了礼法常伦。女子本无罪,甚至将带有甘家跟杜家血缘的宗室子弟也都驱逐出宗室谱牒,此等株甚至流放。这株连之法,岂不寒天下士人之心?淳于越提笔颤抖,墨迹在竹简上洇开,仿佛滴落的血痕。他凝视窗外飘落的枯叶,心中悲鸣如秋风扫庭,这般暴戾行径,分明是弃仁义于不顾,以威权压倒纲常,长此以往,师道何存,礼乐焉附?

他援笔疾书,字字如刃,直指君过:昔周公制礼,以仁为本,今弃礼法而任刑戮,恐非圣王之道。二家虽有罪,然妇孺何辜?宗室血脉,岂可轻绝?若天下皆以严刑相怖,谁复敢言政之得失?此风一开,贤者屏息,谏臣塞路,国将危矣。笔锋戛然而止,墨迹未干,手已冰凉。

他写好了之后,就立马叫来了府中下人,说到:“立刻去礼部,告诉他们,我明日也要上朝,请他们添上我的名字。”

下人立马领命退下,快步奔向礼部官署。毕竟,礼部得到通知后,也是要立刻把消息传进宫的。

毕竟,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如果淳于越不去上朝倒也罢了,但只要他一去上朝,那必然会四处树敌、惹是生非。而这一次听闻要上朝,想必多半是和最近在咸阳城中所发生的那场惊天大案有关联。因此,为了避免明天朝堂之上出现混乱局面,礼部的那些官员们当机立断,决定连夜把相关人员的名簿呈交给王宫内廷,并且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也将此事通报给了李斯大人。毕竟,李斯作为朝廷重臣,肩负着统管众臣之责。

虽然淳于越担任的只是一个博士这样相对较为清贵的职务,但说到底还是得听从李斯的领导和管理。然而,此人却仗着自己身为儒家学派的领袖人物,又兼任了扶苏长公子的授业恩师,便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对其他一同为官的同僚往往不屑一顾。特别是对于同样位极人臣的李斯而言,由于其一直秉持法家思想理念来治国理政,与儒家学说大相径庭,两人之间的政治见解更是格格不入,时常产生分歧。

淳于越认定礼不可废,刑不可滥,而李斯则执“定分止争,专任刑法”之说,视儒生迂阔。此次甘、杜之案本由李斯主奏,证据确凿,谋逆之实已昭然,他更借此肃清勾结心怀不轨的人、解除动摇国本之弊。

淳于越若明日当廷发难,必直指其策酷烈违道,势必引发朝堂激辩。李斯得知名录上报,默然片刻,随即吩咐属吏备好案卷,明日早朝,恐有一场硬仗。他翻阅着竹简上的律令条文,目光冷峻而深沉。。。。。。

至于其他有关系的朝中重臣,像,王老将军王翦,治栗内史阳老大人,还有宗室亲贵,世家大族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消息都传到了各位公子跟公主们的耳中。

由此可见,对于淳于越的上朝,是有多么让人惊愕了。

其他大臣还好说。但是,在关内侯的府邸内。

老关内侯因为年岁大了,被嬴政留在咸阳,为的就是方便随时有太医能够注意老侯爷的身体健康。

随意在他知道了嬴骜他们一群人在宫外受了刺客刺杀,那是真的火冒三丈,差点就拎着自己的拐杖出门了。还好身边伺候的人拦住了,告诉了自家老侯爷,如今身子要紧,不可动怒。加上诸位公子公主们都没有事情,这才把老大人安抚了下来。

不过,气不过的老大人,也是在第二天就进了宫。去找嬴政问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嬴政对自己这位老长辈也 是据实以答。

毕竟,现任的关内侯老大人,是当年先惠文王庶弟严君的亲孙儿,也是唯一在世的孙辈了,曾随昭襄王平定巴蜀,立下赫赫功勋。其一生忠直敢言,嬴政亦敬他三分。听完嬴政陈述案情始末,老侯爷沉默良久,拄杖的手微微发颤,终是叹道:“甘、杜之事,这是老夫所料未及的,没想到,对方居然能卧薪尝胆这么久的时间,更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的胆大包天。”

随后叹了口气说道:“当年在献公跟孝公时期,甘家跟杜家是何等 的风光无限。手握朝堂大权,周围呼朋唤友的,都是恭维之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