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北马南茅:张九炎全占了 > 第377章 佛道“六通”(科普篇)

第377章 佛道“六通”(科普篇)(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阿罗汉”是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之一,据《楞严经》所载,证得阿罗汉的修行人,至少可回忆起数百、数千生的事,甚而可回忆起宇宙所有众生的前世。

佛教修六通之法,必先明心地、开发觉慧,证得净空以为体,然后缘化万有,无心应物以为用。

故《宝藏论》又云:“智有三种,一真智,二内智,三外智。博览古今,通达俗事,外智也。割断烦恼,心意寂静,乃小乘所修,此内智也,以上两者都非究竟,故不名真。真智者,圣凡不二,情见皆空,了解无物,体用如如,是名真智。此即道通。我人所修,道通为体,五神通为用:未得体而起用,必致堕落,必招后果,甚可畏也。”

在道教中,“六通”的具体内容和佛教有所不同。

据《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记载,所谓“六通”,包括:

“??目通”能彻视洞达,坐见十方,天上地下,无有障蔽,六合内外,鬼神人物,幽显大小,莫不了然分明,如视掌中。

“??耳通”能够听到四面八方的声音,能洞听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一切音声,元不悉闻,人天禽兽,喧飞蠢动,一切众声闻悉,晓了分明。

“??鼻通”能够晓百和宝香,分辨气数浓薄差失、纤毫必记,四方上下,异域绝境,香臭之气,闻如面前。

“??舌通”能够万品众物,分辨其种类,合为一食,经舌悉知种类,分别其味。

“身通”能飞行上下,履冰涉水,经山触石,无望慑碍,分形散体,千变万化,上天入地,形长充于八极,短入于毫微。

“??心通”能够洞察一切法理,达到空净的境界??。

另据《性命圭旨》贞集《移神内院端拱真心》记载的“六通”之说:

“何谓六通,按玉阳大师曰,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智勇踊跃,日赋万言,说妙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不出庐舍,预知未来事情,身处室中,又能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正坐之间,刹时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地理山河,犹如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能闻十方之音,如耳边音,能忆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见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命通也。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佛教强调通过修习佛法来达到“漏尽通”的境界,而道教则通过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等步骤来达到得道修为。

两者都强调内心的清净和智慧的开启,只是具体的修行方法和目标有所不同。但无论佛教还是道教,修到六通都需要极高的修行境界和长时间的修炼。

值得注意的是,“六通”虽然神奇,但仍是“小神通”,真正的大智慧、大解脱在于悟透佛法道法。而且,“六通”是本具的,人人都具足了“六通”的功能,可惜世人为世俗烦恼所障蔽,“六通”不显,必须通过修行来显通。

正所谓“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倘若真修到了“六通”的境界便早已是佛教道教的得道大能了。

到时候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这种种神通的用处与大道相比,实在是萤虫之光与日月争辉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