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 第21章 武八年 汉军备战

第21章 武八年 汉军备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首先动起来的,便是是帝国的血脉,粮草与军械的转运。

雒阳,这座曾经的帝都,如今成为了整个伐燕之战的总后勤基地。

在拿下雒阳后,尚书仆射诸葛亮便在刘瑁的授意下坐镇此地,在雒阳附近建造了两个粮仓用于储存,取名为回雒仓与雒口仓。

如今,刘瑁旨意再至,在他的统一调度下,来自关中、巴蜀、荆襄、江淮的粮船遮天蔽日,沿着新疏通的河道,源源不断地汇入回雒仓与雒口仓之中。

从雍益武库运来的制式兵刃、甲胄,从凉州送来的弓弩箭矢堆积如山,而后再经由他,分发向即将开赴前线的各个折冲府。

在诸葛亮的操盘下,整个雒阳仿佛变成了一座巨大的棋盘,而他就是那个落子的棋手,冷静、精确,确保着前线数以十万计的大军的后勤保障。

在他的完美调度下,整个后勤体系运转得如同水银泻地,毫无滞涩。

而随着后勤的保障到位,三路大军的调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北线,冀州,常山郡、赵郡、魏郡,这是伐燕的主攻方向。

自关中、凉州抽调的数万精锐,在完成了初步的府兵整编后,向东开拔,长长的行军队伍如同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在关中的原野上,尘土飞扬,旌旗蔽日。

在这之中除了百战余生的老兵,也有不少刚刚分配到了新田,就被挑选入府兵训练的新兵蛋子。

这些小家伙的脸上大多还带着一丝稚嫩与紧张,但在老兵们的影响下,他们的眼神也渐渐变得坚毅。

贾诩与刘晔,被刘瑁派派遣至此地,一正一副,共同主持北线战局。

当他们抵达曾经的魏都邺城时,整个冀州北部已经变成了巨大的军营。

贾诩抵达后,并未急于进攻,只是待在帅帐中,研究着从燕国传回的各种情报,时而与刘晔对弈,仿佛对前线的军务漠不关心。

但所有接受过贾诩指挥的冀州将领都知道,这位老者看似平静的眼眸背后,正在编织一张足以将整个燕国勒死的绞索……

而刘晔则将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攻城器械、粮草运输,情报搜集的准备中。

在他的带领下,在邺城外建立起庞大的工坊,不少从科学院赶来的匠人们正在日夜赶工。

一座座比以往更加高大、射程更远的投石车,一架架结构更加精巧的攻城云梯,在他亲手绘制的图纸下,不断被制造出来,只等待最后的总攻命令。

东线,青徐边境。

作为徐州牧,降将臧霸早已陈兵在此,与燕国的青州守军对峙。

随着门下左侍中荀攸的到来,战争的节奏被再次加快。

荀攸,这位以谋略精深、算无遗策着称的谋主,一抵达徐州,便立刻与臧霸闭门长谈了三日……

三日后,臧霸下令,徐州军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搅得对岸的燕军将领心惊肉跳,日夜不得安宁。

荀攸此举,正是要将燕国在青州的兵力牢牢牵制住,让他们无法北上支援冀州主战场。他就像一个耐心的猎手,用不断的骚扰和佯动,耗尽猎物的精力与耐心。

中线的兖州。这里是直面燕国腹地的尖刀。

刘瑁将他麾下相对年轻的两位谋主,法正与庞统,同时派到了这里。而由荆州北调的数万大军,也正在集结,兵锋直指鲁郡。

就这样,在章武八年这个秋天,整个大汉帝国都动了起来。

北、中、东三路大军,加上辅兵,超过三十万的兵力被调动,就如同三把出鞘的利剑,从不同的方向指向了最后的敌人……

面对汉军如此大规模的调动,燕国朝堂乱作一团。曹丕的质问国书雪片般飞到长安,但得到的回复却永远只有一个,由中书省左丞田丰亲自拟定的官方说辞。

“我大汉新行府兵之制,为使新兵尽快形成战力,熟悉军阵,于边境进行常态化军事演习,乃是常理。此举旨在强军,并无他意,还望燕王勿要过分解读。”

这番滴水不漏又充满了傲慢的回答,气得曹丕在王宫中当场吐血。

他知道,这所谓的“军事演习”,就是在针对燕国,刘瑁早就磨好了刀,随时准备宰掉他这只待宰的羔羊。

大战,一触即发。整个中原的上空,都已布满了战争的阴云,只待长安城中的那位帝王,下达最后的总攻命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