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王侍郎(1 / 2)
“那王卿,你认为目前大明的人士运用同新政之间有何需要改的?”
弘治皇帝看向王守仁,再度抛出问题。
王守仁这次没有什么犹豫,很快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陛下,如今这套选官任官的举措,选出的精于八股的读书人离开书本后大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一切都需从头学起。”
“那些直接下放地方的县令们,更是对事物一问三不知,凡事都得交给底下的小吏们去做。”
“可这些真正做事的小吏却终生没有上升的机会,臣认为这并不利于大明的发展。”
王守仁眸光炯炯:“臣这些年也走过不少地方,在新政中有些许尝试。”
“官员要下基层,民是天下基,不知民不懂民,是大忌。”
“吏官要有升迁途径,真正能为大明做事的人不能这般埋没,这是对人才的浪费,一个经过实干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顶得上无数纸上谈兵者。”
大明的选官制度有问题,亦或者说历朝历代都不会存在真正完美的选官制度。
王守仁也并不觉得自己的思路就是绝对完美的,但只要做出符合当时国情的改变,它终会一步步转好。
开一条平民实干者的晋升路,让只知道读书的文官成为能吏,这在王守仁看来是新政目前试验以来最成功的地方。
你不能指望老天爷降下清官能吏,那就要自己想办法寻找、培养清官能吏。
“王卿,朝中所有制运行多年,甚至是华夏传承千百年的体制,要想变革它绝非易事。”
弘治皇帝眼神认真的看向王守仁:“你敢扛吗?”
“你又能扛吗?”
“能。”
王守仁面不改色的点点头,似乎所谈到的潜在压力对他而言不值一提。
“既如此......”
弘治皇帝笑了。
“即日起,你入吏部,你便是新的吏部左侍郎。”
王守仁,正式空降吏部二把手。
“回去想想变革思路,拿出一份章程。”
弘治皇帝声音温和:“不必太过着急,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干好的事,一步一步来。”
王守仁点点头,随即开口道:“陛下,附加试已经加到科举中数届,大明学子们对它基本已经接纳认可,各地都有关于附加试的教辅售卖。”
“臣想,可以从这开始,逐步增大权重,将附加试的附加舍去正式成为科举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科目。”
选官制要改,科举就一定要改。
科举的选官才是众多官员来源地基础。
“嗯,之前太子、蔚王他们便有这个打算,你可以同他们探讨一番。”
“朕只有一个要求,尽可能稳,不要太突兀造成太大动荡。”
科举是大明这个国家机器的核心制度,要是它动荡大了,对大明没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