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拿钱办事(下)(2 / 2)
见中年文官关心起蓟镇,在场的几位幕僚师爷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语气迟缓的回应道,言语中夹杂着些许牢骚。
他们这滦州的商贾本就不兴,最近这段时间好不容易等来几个想要来此做生意的外乡人,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核查,将人家吓得落荒而逃,说什么不肯在滦州待了。
因为此事,包括他们这些吏员在内,署衙上上下下没少发牢骚,毕竟只要这些商人们在这滦州做生意,无论是何等营生,多多少少都要给官府些孝敬。
仔细留意蓟镇那边的动静..
石佛庄的那些人,也小心盯着..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中年文官便是轻轻举起了桌案旁的茶盏,沉默不语的下达了逐客令。
见状,心领神会的幕僚们赶忙躬身告退,转眼间便消失在中年文官的视线中。
...
...
有点意思..
不知过了多久,幽静的署衙官厅内猛然响起了青袍文官的低语声,这位其貌不扬的文官脸上赫然涌现了一抹诡异的笑容,炯炯有神的眸子也是猛然看向石佛庄的方向。
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李进表面上看是进士及第的朝廷命官,但背地里却与白莲教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且渊源多达上百年的关系,涉及到了数代人。
据他那在临终前的说法,他们李家与白莲教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成化年间,他的曾祖名叫李福达,曾于正德年间组织白莲信徒造反闹事,后被官府缉捕,押往山丹卫充军。
不过在押往山丹卫的过程中,他曾祖李福达便设法逃出,并一路隐姓埋名至陕西洛川,并在当地继续传播白莲教义,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便发展了十余万信徒。
因为行事过于乖张,他的曾祖李福达再度被人告发,踏上了逃亡之路。
为了能够成就翻一番大事,他的曾祖在风声结束之后干脆重新撰写了族谱,以的名字投靠了彼时的武定侯郭勋,并在武定侯的扶持下,以输粟捐官的方式,升任山西太原卫指挥使,品秩为正三品。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他的曾祖虽然因为武定侯郭勋的庇护过了一段逍遥法外的日子,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因为这个教训,他们李家人虽然在隆庆年间便逐渐淡出了白莲教的核心圈层,但依旧与白莲教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他李进之所以昔日之所以能够由正七品的贵州县令被调回京畿之地,担任这滦州的同知,便离不开背后白莲教的金钱开路。
拿了别人的钱,自然是要替旁人分忧。
即便日后真的闹出些麻烦,这根源也是由前任知州默许造成的,与他李进何干?
想到这里,李进便伸手拿起纸笔,在向永平府回禀的公文上回奏:滦州安稳。
...
...
李福达,传习白莲教,远近争附,随其贫富,有献至千金者,破产也所甘心,或子女,或器物,接撞而至。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