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954章 发展规划(六)

第954章 发展规划(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张万立刻站起身,语气带着几分急切:“老将,试点的村子我来安排!我们在晋中盆地、绥远西部,这些地方水肥条件好,适合试种这些高产种子。我这就去联系,争取一开春就能开始播种!”

百川也跟着说道:“到时候我们可以派农业技术员去试点村,指导老乡们种植,记录生长情况,顺便看看这些种子到底能不能适应咱们这边的土地。”

林毅看着眼前的场景,轻轻笑了笑。他知道,只要试点成功,这些高产种子必将彻底改变八路军控制区的农业局面,让老百姓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

而这,只是大农牧业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化肥、水利设备的推广,将会让农业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林毅没有在意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第二是化肥,也就是大家说的肥田粉。现在咱们种地主要靠农家肥,肥力有限,要是能用上化肥,亩产至少还能再提三成以上。

我能提供各种化肥,不管是粮食还是经济作物,用上都能增产。而且这化肥储存方便,运输也不占地方,比拉着一车车农家肥省事多了。”

“化肥?” 经济部副部长百川皱起眉头,他可是知道化肥的,但是也没使用过,不过还是忍不住问道:“林顾问,这化肥真有这么管用?不会对土地有坏处吧?”

旁边的几名对农业了解的军官也跟着点头,他们一辈子靠农家肥种地,对 “化学” 的东西难免心存疑虑。

林毅笑着解释:“百川部长放心,这种复合肥不会伤土地,只要按比例使用,还能改善土壤肥力。我之前在别的地方见过,用了化肥的麦田,麦穗比普通的饱满一倍,产量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其实化肥早在1901 年就开始进入中国,当时台湾从日本引进硫酸铵用于甘蔗种植,拉开了中国化肥应用的序幕。

1905 年起,西方人开始在广东、福建等地赠送并销售被称为 “肥田粉” 的化肥,但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化肥在中国的推广始终步履维艰,且市场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直到解放后,这一局面才得以彻底改变。

近代中国化肥推广不畅的首要症结,在于传统农业观念与外来技术的激烈碰撞。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依赖粪肥、绿肥、饼肥等有机肥耕作,“多粪肥田” 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对于 “肥田粉” 这种外观洁白、成分不明的舶来品充满疑虑。

农民普遍认为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而化肥 “非土生土长”,担心其会破坏土地的 “元气”。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化肥因 “洋货” 属性被赋予了政治隐喻,时人痛斥其为 “帝国主义变相侵略的工具”,认为一旦农民依赖进口化肥,农业利权将尽操外人之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