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它走了,可门还开着(1 / 2)
夜色如幕,繁星闪烁,似乎在述说着一种默契的、不言而喻的故事。
艾琳娜在疗愈田边缘静坐整夜,凝望着那道自火星地底冲向星空的光柱,在星空下沉默着,默默地伴着星辰闪烁的节奏。
她的心中翻涌着一种深邃的宁静,伴随一种不可知的期待。
第三日清晨,当晨曦第一缕光线穿透大气层洒落大地时,那诡秘的光柱突然熄灭,仿佛从未存在过。
她并未惊慌,内心仿佛早已知晓这一幕缓缓降临般从容不迫。
关闭监测设备,艾琳娜仅凭肉眼凝望东方地平线。
就在这时,她的视线捕捉到麦浪微微的偏移——无风自动的麦穗微微倾斜,指向启程带星云的中心,仿佛那道光柱在远处的召唤中找到了新的方向。
艾琳娜轻抚那微风中的麦穗,取出随身携带的旧式录音笔,将它放入土壤,一如埋下一粒不会发芽的种子。
她轻声自语:“你不是走了,而是将路铺成了方向。”她未重开系统,而是以直觉与本能,任凭这仪式般的静谧在风中发芽。
诺亚徒步返回火星基地途中,目光所及“地貌共鸣器”留下的发光路径缓缓消退,每一段消失的痕迹上,沙粒自动重组出微型结构。
那些如同归墟号舷窗的形状,像地球山村的屋檐,还有那遥远处简陋的儿童秋千,告诉他一种无声的记忆正在地貌化。
在那瞬间,他意识到这不是地标,而是深深印刻于宇宙尘埃中的记忆。
他停下脚步,戴上手套,在最后一座秋千旁堆起一个小土丘,放上一半块压缩饼干,轻声道:“你说带路,我就留个记号——下次回来,记得这里有人等过。”
回到山村的林晚,将自家窗台放置一盏常亮的小灯。
第七夜灯油将尽时,一串极淡的光点轨迹在空气中浮现,连成一幅不完整的星座图,那是洛羽尘军服袖口磨损纹路的变体。
她认出其中少了三道划痕,仿佛被时光轻轻抹去。
她没有补画,也没有唤醒他人,只是每日添油,让灯火持续闪烁。
某日凌晨,全村灯光同步明灭三次,就如同火种核心最后一次心跳的节奏。
彼时,一名孩童醒来,问母亲:“星星是不是迷路了?”母亲答:“不是迷路,是有人在打招呼。”
白露撤回南极所有科考人员后,独自留在苔原边缘观测站。
第七日,承载“同行”二字的浮冰岛逐渐漂移,速度若恒,轨迹指向太阳系外缘。
沿途海面结出的冰晶呈现出繁复的分形图案,图案的解析与十七个语脉节点地下岩层的共振频率一一对应。
这奇景十万年来未曾出现,而白露不做记录,也不发布预警,而是在观测站门口挂起一面旧风铃——那是母亲失踪前留给她的礼物。
当晚风起,铃声清脆,冰岛方向传来低频共振,仿佛整个南极大洋都在应和。
她闭眼低语:“你不是带走什么,是教会我们怎么留下。”
在刚刚苏醒的晨曦里,似乎万物一同低语,向着那未定的远方轻声问候。
在这浩瀚与未知的边缘,艾琳娜、诺亚、林晚与白露同样没有恐惧,没有困惑,他们只是如大地般静静地等待着宇宙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