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新币改革(1 / 2)
见众臣都不说话,朱由检叹了一口气,看向众臣。
“诸卿,自古改革,非有大魄力,大毅力者不能为之。朕继位以来,虽夙兴夜寐,勤政不怠,然至今我朝仍旧内忧外患不止,民生凋敝,处处皆是末世之象。”
“朕非亡国之君,诸位亦非亡国之臣,朕自继承大统以来,练新军,平匪患,除阉党,打击东林,选贤任能,皆为挽大厦之将倾,复兴我汉家河山。还请诸位臣工助我!”
说着朱由检起身面向内廷众臣躬身一礼,瘦弱而又单薄的身影略显萧索。众臣见状,皆跪地不敢受。
“臣等不愿做亡国之臣,定竭力而为,为陛下肃清寰宇,复兴大明…”
朱由检见此,双手虚抬。
“诸卿不必如此,速速平身。”
“谢陛下。”
就在众人起身之际,宋献策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法子。
“陛下,这发行新币,并不一定非要让朝廷来办。臣觉得,可以整合四海商会旗下的钱庄,由四海商会来发行新币。可让新币先行与四海钱庄发行的银票挂钩,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影响力。待到时机成熟,陛下在将其收回便可。”
“不仅如此,四海商会货品丰富多样,可以推出一些活动,比如在四海商会使用新币购买物品可以打折,再比如一些稀有物品,或者必须品,必须用新币购买等等。百姓趋利,如此便可快速拓展新币的影响力。”
内廷众臣听完皆点头认同,觉得此法可行。施鳯来却神色凝重的站了出来。
“陛下,此法循序渐进,确实可行。然新币一旦推行,富商巨贾手中囤积的海量白银变成了废品,陛下之新政恐会遭到巨大反噬。若要陛下执意推行新币改革,老臣这里有些许建议。”
“其一,私铸钱币利益巨大,陛下可拟一道圣旨于四海商会,确立四海钱庄新币的唯一性与合法性,同时禁止其他商贾票号私铸或者仿铸钱币,违者以谋逆罪论处。
“其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使我中枢丧失了铸币之权。而我朝藩王却是拥有铸币权的。陛下若要推广新币,解禁藩王之事就不能凭自愿,而是要强制推行。务必要在新币推行之前,将铸币权收回到陛下手中。”
(明朝货币体系乱象纷呈,官方铸造的钱币主要有铜钱、银钱和纸币三种形式;而民间流通的货币则包括金银、海贝、钱布等。说的好听叫形式多样,实际上简直惨不忍睹。
明朝初期,由于铜资源短缺,铜钱数量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老八引入了纸币大明宝钞,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但由于管理不善和过量发行,宝钞迅速贬值,最终失去了民众的信任,铸币权已经丧失。到了万历时期,钞法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最终被废除。
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我国贫银贫铜,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依赖进口白银成为必然。英宗时期,废除白银禁令,白银流通合法化。
随着西方开辟新航路,明朝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推动了白银的大量流入。而白银的大量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得明朝政府更加依赖白银进口。这时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来了,彻底放弃了对铸币权的掌控,丧失了货币自主权。
从此以后,国际银价上涨国内涨,国际银价下跌,国内跌,大明及后来者逐渐沦为富银国家或地区的打工者。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才彻底禁止白银作为货币流通,重新掌控了铸币权。)
朱由检始终坚信一个道理,抓住了钱袋子,便是抓住了命根子。凡是利于新币改革计划的建议,朱由检一律来者不拒。
“可!施阁老之言,老成持重,王伴伴,拟旨吧。”
王承恩躬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