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书院溯源(2 / 2)
陆锦棠的心猛地一沉,指腹抚过锦布碎片,金线硌得指尖发麻。
沈文烬追问:“那林家的人……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来了三回!”张嬷嬷打断他,语气陡然紧了,手里的茶杯重重磕在桌上,“头一回是你刚住下半年,来的人穿宝蓝色锦袍,戴玉扳指,问‘有没有萧姓男婴,刚满周岁,左耳后有颗红痣’。我只说书院都是女娃,把人打发了。”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后来又来两回,一次带了刀,把前院的柴门砍了道口子;一次装成送炭的,炭里掺了迷药,想趁夜搜院。我让人把炭倒了,又请了附近的猎户帮忙守着,才没出事。”
张嬷嬷忽然攥住沈文烬的手,“还有件事,我没敢说——当年送你过来的黑衣人,走之前塞给我个太监的牌子,上面刻着‘李’字。后来我听说,宫里有个小李子太监,负责抱早夭的皇子出宫升天,在你送来后的半个月,突然‘失足’掉了井,尸体没找着,对外只说病逝了。”
茶盏里的热气袅袅升起,沈文烬握着杯沿的手泛了白——萧姓男婴?左耳后有红痣?还有那个失踪的小李子太监?他的身世,似乎和那个权倾朝野的林家,和深宫里的萧家,早已缠成了死结。
陆锦棠在一旁听着,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
与此同时,江南府的驿站书房里,烛火被风晃得明明灭灭。
萧承煦捏着密报的指节泛青,指腹几乎要将宣纸戳破。暗卫单膝跪在地上,头埋得低,声音毫无波澜:“主子,林家死士虽除,但余党仍在京郊破庙里聚集,且查得……当年林夫人找的宫中旧人,是尚食局的刘姑姑。”
“刘姑姑?”萧承煦抬眼,眼底寒得像冰,“就是那个在母妃身边待过三年,后来调去尚食局的?”
“是。”暗卫继续,“刘姑姑当年以‘贤妃娘娘胎气不足,早产生下一死婴’为由,把十四皇子萧承安的襁褓换了——她找了个刚夭折的男婴尸体,裹上十四皇子的锦袍,扔进了火场。
事后林夫人赏了她百两黄金,却在三个月后,对外宣称她‘染时疫病逝’,埋在京郊乱葬岗。属下挖开坟,里面只有块石头,还刻着‘林’字。”
密报上的字像淬了冰,萧承煦低声重复:“胞弟……萧承安……”
脑海里忽然闪过母妃小产后的模样——她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得像纸,攥着他的手时,指节都在抖,眼泪砸在他手背上,温得发烫:“承煦,你弟弟……没福气,你要好好的……”那时他只当母亲是悲伤过度,现在才懂,那眼泪里藏的是不敢说的真相——她的小儿子没死,却被人送出了宫,生死未卜。
他猛地将密报拍在案上,烛火应声跳了一下,灯花溅落在砚台上,晕开一团黑。
“查!”萧承煦的声音里带着咬碎牙的狠,“把刘姑姑的下落挖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还有那个小李子太监,当年负责抱承安出宫的,他若还活着,必定知道承安的去向!”
暗卫应了声“是”,转身隐入暗处,衣袂擦过屏风,没发出一点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