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巧计(1 / 2)
与此同时,萧谨言还默许皇城司暗中调查夏竦家仆私贩军粮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皇城司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萧谨言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给夏竦致命一击。
终于,在一次朝会上,独孤明突然发难,质问“台谏可闻夏卿家事”。这一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夏竦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家仆私贩军粮的事情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被揭露出来。
他顿时脸色煞白,冷汗淋漓,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应对。
在众人的注视下,夏竦最终选择了称病不出,以逃避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支持,萧谨言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深知独孤帝对于太学的重视,于是特意在皇上前来视察太学的时候,精心策划了一场看似偶然的相遇。
当时,太学的学生们正在激烈地辩论着《周礼》中的泉府之制。
萧谨言一直默默地观察着这场讨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众人讨论的焦点和分歧所在。当他觉得时机成熟时,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场激烈的辩论。
他的声音洪亮而自信,仿佛早已胸有成竹。萧谨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古代的管仲到汉代的汉武帝,详细阐述了他们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举措和理念。
“管仲通轻重之权,汉武行平准之法,皆非与民争利,实为制万物之低昂。”萧谨言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众人的耳畔。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管仲和汉武帝的政策并非是与百姓争夺利益,而是通过调控物价来稳定经济。
独孤帝原本对这场讨论有些心不在焉,但当他听到萧谨言的这番言论时,不禁为之一振。
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萧谨言身上,仿佛在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
萧谨言的高谈阔论让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他的观点新颖而独到,给人以启迪。
独孤帝在心中暗自赞叹,这个年轻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提出如此有见地的看法。
萧谨言见状,立刻趁热打铁,呈上了他精心绘制的《九边军费比较图》。这张图详细地列出了新政实施前后九边军费的变化情况,并用朱笔醒目地标记出了节省下来的数额。
独孤帝看着这张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显然没有想到,新政竟然能够带来如此显着的效果。
萧谨言见状,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
第二天,汴河码头的新政问询处前人头攒动,市易务的官吏们正忙碌地分发着盖有中书门下大印的《均输法释疑》。
这一举动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均输法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