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萧谨烨结婚(1 / 2)
老汉说得激动,脸膛都有些发红:“俺回去跟村里人说,他们保准都不信!俺牛大爷这辈子,还能拉着宰相夫人、京城的神医回城,还能在这么气派的医馆里吃饭……真是,真是祖上积德了!”
李宝儿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给牛大爷夹了一筷子菜,柔声道:“牛大爷,您快别这么说了。我永远是肖家村的李宝儿。您慢慢吃,不够再添。”
这顿饭,牛大爷吃得心里热乎乎,感慨万千。临走时,他揣着那份厚实的车资,再三道谢,赶着马车离开时,腰杆都比来时挺直了几分,心里打定主意,回到村里,定要把李宝儿的这番出息和仁义,好好说道说道。
没过多久,小翠便端着两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药香的汤药走了进来,轻声细语地对二老说:“老太爷,老太太,药煎好了,温度刚好,您二位趁热服下吧。”
王杏花看着那碗深褐色的药汁,又看看周到体贴的孙媳妇和孙子,再看看这宽敞明亮的医馆和恭敬的丫鬟,心里暖烘烘、踏实极了。她拉着李宝儿的手,喃喃道:“宝儿啊,真是……真是享了你们的福了……”
萧九斤虽然没说什么,但那挺直的腰板和眉宇间舒展的皱纹,也泄露了他内心的满足与欣慰。
在这陌生的永州城里,在这充满药香的“萧李医馆”中,一家人团聚的欢声笑语,和着浓浓的药香,构成了一幅最温暖、最安心的画卷。
李宝儿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无比满足,她最大的心愿,便是让这两位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健康长寿。
时值吉日,黄昏时分(古礼“婚以昏时”,取阳往阴来之意),永州城内华灯初上,尤以城北的“萧李医馆”萧宅最为热闹。
府邸内外早已装饰一新,大红灯笼高挂,锦幔彩绸随风轻扬,宾客盈门,笑语喧阗。
新郎萧谨烨身着绯色公服,头戴展脚幞头,面容清俊,气度沉稳,只是眼角眉梢掩不住的笑意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他在司仪的引导下,于家庙(或设香案代祭祖先)前行告庙礼,禀明先祖成家之喜。
礼毕,萧谨烨翻身上了一匹披红挂彩的骏马,身前有手持火炬的“执事”开道,后有装饰华丽的迎亲花轿和抬着各式礼盒的乐队、傧相队伍,一行人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前往李英子下榻的寓所迎亲。
当萧谨烨一行人来到女家大门外时,只见大门紧闭,门旁站着一群女眷亲友,她们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这便是传统婚俗中的“拦门”环节,意在增添婚礼的热闹气氛。
李英子的女眷亲友们可不会轻易放过新郎,她们堵在门口,纷纷出题考校萧谨烨。有的要求他吟诗一首,有的则让他对出下联,还有的直接索要红包利市。一时间,笑声、起哄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然而,萧谨烨对此早有准备。他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应对着各种难题。在宰相们的帮衬下,他时而引经据典,吟出优美的诗句;时而妙语连珠,对出巧妙的下联;时而慷慨解囊,洒下一把把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