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813章 军营的月亮!!!

第813章 军营的月亮!!!(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何秋轻轻抚摸著女儿的头髮,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闪亮的弹壳。

“这是上次实弹演习留下的,送给我最勇敢的小战士。”

远处传来集合的哨声。

何秋站起身,整了整军装领口。

徐海燕走过来,为丈夫理了理肩章。

“去吧,我和晓晓在这儿等你。”她的声音很轻,却透著军嫂特有的坚韧。

何秋点点头,转身走向队列时,背影又恢復了那个铁血旅长的刚毅。

……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不远处,阳台上一家人的身影其乐融融。

顺著孩子们欣喜的目光望向夜空——圆月高悬。

“又是一年中秋。”

看著眼前的团圆景象,燕京卫戍区警卫二师某部警卫连上士于根伟正在哨位上默念。

如水的月光倾泻下来,令他坚毅的面容多了一些柔和。

作为大城市里的哨兵,于根伟和战友守在离万家灯火最近的地方。

月光下那一张张熟悉的哨兵的脸,每天来来往往的居民並不陌生。

然而又会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车站、广场、街道……哨位和哨兵遍布在刘家庄高新区这座巨大的城市,构成人们普通生活的一处剪影。

刘家庄的人们从六十年代末,警卫二师成立时就习惯了身边这隨处可见的守护。

此刻,圆月西掛,人们在深夜渐渐睡去。

寂静的军营的院子里,只剩于根伟和月亮遥遥相对。

这样的情形,已数不清在多少个夜晚出现。

但因为恰逢中秋节,对於远离故乡的军人来说,心中难免泛起涟漪。

月明人尽望,秋思落谁家

上哨前,于根伟特意给父母拨通了电话。

听著一家人挤在一起接电话的情景,他满足地笑了。

步入军营的第8个年头,于根伟早已习惯以这样的方式和家人相聚。

同一片月光照耀的大地上,和那些扎根在高山海岛、大漠雪原、原始从林的边防哨兵们一样,于根伟与警卫二师的战友们也在坚守著自己的岗位。

在这些东大军人们心中,“天涯明月共此时”,就是青春里最浪漫的画面。

东升西落、阴晴圆缺,与同一轮月亮为伴,在双脚站立的哨位上,他们学会了对待时间的方式,也懂得了使命和担当。

除了中秋这样的万家团圆之时,还有很多时刻的平常生活带给过这些哨兵触动。

比如说千禧年跨年夜。

那一晚跨年前的最后一个小时,作为哨兵于根伟孤身站立在岗亭上。

他的哨位正对面“刘家庄开发银行”大楼的电子时钟上,跳动著红光的数字在黑暗中格外鲜明。

几公里之外,当成千上万的刘家庄人们聚集在刘家庄的地標“未来之塔”前,怀著期待的心情在倒数中迎接新年,哨兵眼前的数字却如寻常一样,在一秒一秒地累积。

“56,57,58,59……00!”

当同龄人们眼前的倒数时钟在一瞬间归零,哨兵于根伟眼前的时钟又开始计数,只在年份的数字那里加了一个小小的“1”。

“並非归零,而是持续成长”,这就是哨兵眼中时光的意义。

“经常,刘家庄警卫二师子弟学校的小朋友们放学回来,会对我们大声说上一句『叔叔辛苦了』,那时就特別开心。”于根伟与《燕京都市报》记著王林说道。

于根伟的战友崔红军,平时喜欢读书看报。

看报也有开心时刻,比如《解放军报》上的这段话,就曾带给小崔“持久而弥新”的感动——

“平日里,当人们走到大桥的时候,几乎看不见谁扶过栏杆。

栏杆对於过桥的人来说,究竟重要不重要

当然重要!

和平年代的军人,就是那一根根栏杆,你可以不扶,但不能没有!”

王林当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做一件事,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度过时间,那么没有人可以长久地坚持下来。

只有从理解职责的那一刻开始,漫长时间里的一分一秒便拥有了非凡的意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別人的梦。”

每一个酣眠的和平之梦里,都隱藏著守护者的身影。

每年的中秋节,当这些哨兵凝望夜空中那同一轮圆月,他们一定会想起自己曾经的身影——月光照在小小的哨位上,“忠诚坚韧,勇武胜战”这句话写在身后的岗亭上,也刻进了哨兵的心里。

“在这里当兵,和我想的不一样……”

眼前的刘家庄高度发达,街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车灯匯聚成一条条光带穿梭而过。

四周高楼亮起通明的灯光,行人步履匆匆。

晚尖峰时段,哨兵李有才在喧闹中认真观察著周围情况。

茫茫夜色下,他所在的哨位是刘家庄这座繁华大都市里的小小一角。

燕京,李有才並不陌生。

来警卫二师当兵之前,李有才曾在地铁里做过一段时间安检工作。

从守著站台,到守著某警卫二师部队机关大院的院门,依然是长时间的站立,依然是进进出出的行人。

刚开始的时候,李有才感觉自己所做的事好像並没有太多变化。

“在这里当兵,和我想的不一样——连队里很多战士都曾说过同样的话。”警卫连连长王鑫告诉记者王林。

没有期待的飞机坦克,没有壮阔的塞外风光,即使身处绚烂多彩的城市,看到最远的地方也只是大门外的街道。

步入军营,这些年轻哨兵懂得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凡生活里的坚持。

中秋节前几天,李有才第一次站上哨位。

儘管他也曾在繁忙的地铁站里,通过潮汐般的人群感受燕京这座特大城市的节奏,但他从未像现在这样,站在寻常街道旁,如延时摄影师一般將时间2小时等分,记录著固定场景的每一帧变化。

和刚刚入伍的李有才不同,22岁的周小军已经守卫警卫二师机关大院多年。

周小军在哨位上看到的一幅幅画面,构成了专属於警备区哨兵们的“燕京十二时辰”。

其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黎明前的那班哨。

凌晨3点,整个刘家庄还沉浸在睡梦中。

不知多少次,周小军在这个时候被领班员唤醒。

沿著院中树影遮蔽的小路走到大门口,一进到路灯刺眼的光亮里,困意开始消散。

站到哨位上时,习惯性挺起腰板的动作让他瞬间提起精神,保持警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