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隋朝的棋局 > 第634章 蒙学之初

第634章 蒙学之初(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634章 蒙学之初

文星院正式开班了,主角当然是世子杨俶,另外从高官子弟中又找了十名年纪相仿的幼童一起陪读。

一共十一名五六岁的幼童组成小班,开始了蒙学生涯。

萧夏特地请了两名先生和两名助教,师父是徐文远和虞世南,徐文远上午教孩子们读书,虞世南下午教书法。

这也是徐文远的兄长徐文林的建议,徐文林开办了江南最大的私学重文馆,开办蒙学也有二十年的经验。

他建议开一个蒙学班,让孩子一起读书,这样有同伴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萧夏欣然采纳了徐文林的建议,成立了文星院,设一名管事,负责孩子们的日常起居,白天孩子们在一起读书,下午放学后各自回家。

与此同时,虞世南也表示愿意教孩子们书法,萧夏便同时聘虞世南为文星院的书法教授。

这天上午,萧夏来到位于集文馆,集文馆是整个江南最大的图书馆,占地百亩,由十几座建筑组成,距离萧夏的晋王府只有一里,这里收藏了数十万卷图书、字画等等,数十名文博士在集文馆内生活工作。

文星院就开设在集文馆内,占地约三亩,有草地、池塘和书屋,萧夏一走进院子,便听见琅琅的读书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这是在读孟子,萧夏有些惊讶,开班才一个多月,就开始读《孟子》了吗

陪同萧夏的徐文远捋须笑道:“这些孩子都是天才,还没开始读书,腹中多则几千字,少则千余字,第一天测试,个个都能默写《千字文》,都一字不差,世子居然还能背诵《论语》和《诗经》,说是母亲教他的。”

萧夏也有些惭愧道:“我只知道王妃教世子读书认字,没想到居然能背诵《论语》和《诗经》,我也第一次听说,我这个做父亲的惭愧啊!”

徐文远哈哈一笑,又道:“世子有过目不忘之才,聪颖过人,老夫并不关心他学业,而是关注他的身心成长,当年我授业汉王时,他已是十五岁,我就发现他也是天资过人,但性格却异常孤傲。

我后来才慢慢了解到,汉王基本上是一个人长大的,没有朋友,也没有人听他诉说,他从小内心就非常孤独压抑,先帝过于关注他的学业,却忽视他的身心健康。

我便找了窦威、杨玄感和李密与他一起读书,但已经晚了,汉王性格已成,思想也成,很难再改,我不希望世子步汉王的后尘。”

萧夏点点头,“先生说得对,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孩童一样健康成长,有朋友,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需要住校,我也可以考虑。”

徐文远笑道:“住校暂时不用,他们现在毕竟还年幼,等十二岁后再开始住校。”

萧夏走出窗前,只见房间里坐着十一个幼童,正摇头晃脑背书,每人面前的小桌案上放着一卷书,应该就是《孟子》,一名年轻的助教在教室内来回踱步。

萧夏一眼看见了自己的儿子杨俶,他和李敏的儿子李桉坐在一起,李桉也是李敏的儿子,只是很小就过继给了兄弟李原,李敏的另一个儿子李桦三年前被刺杀后,李敏心中伤痛难治,李原又把李桉送回来,才稍稍抚平了李敏夫妇的一点伤痛。

李桉和杨俶的年纪一样大,性格也差不多,两人便成了好朋友。

让孩子们摇头晃脑背书也是有道理的,孩童们生性顽皮,难以久坐,让他们摇头晃脑背书,也是释放他们过剩的精力。

“殿下要说两句吗”徐文远低声问道。

萧夏摇摇头,“让他们好好读书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