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郑府后院(1 / 2)
第二日午时,胡知县接了一封贾家的书信。
胡知县仅是举人的功名,靠着能言善道,溜须拍马,在官场混迹多年,去年才得以晋升为知县。
接到贾家的书信,不敢怠慢,贾府曾经的双国公府邸,其势力遍及朝野,胡知县自是明白其中利害关系。
他展信细读,见贾琏言辞恳切,还提到家中与胡知县的座师张大人,也有旧,书信里面,还夹着一张银票。
看完书信,胡县令请来送信的兴儿,聊了一些闲话。
兴儿直接开门见山,贾家有个亲戚在乡间务农,欲在胡知县管辖的一个小镇平安镇上,本地谋个差事,请知县行个方便。
兴儿走后,胡知县捻须沉吟片刻,唤来师爷商议。
师爷道:“大人,贾府今年出了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贾环,简在帝心,刚刚为朝廷立下军功,被皇上封赏为文枢伯爵。来信的这位贾琏琏二爷,是荣国府的承爵人,琏二爷的妹妹刚刚出嫁,嫁入了户部侍郎府,成了郑道泉郑大人的嫡孙媳妇。”
“大人,贾家在朝廷的势力极大,可不是我们能得罪得起的,还不如将此事办得妥当一些,还落下个顺水人情。”
胡知县大点其头,道:“此言甚合我意,据说这贾环,还是礼部尚书李青秋的得意弟子,贾府不能轻易得罪,师爷,你看给这个王成安排个什么职位?”
师爷道:“老爷,平安镇稽盗班头一职正好空缺,不如就给了这人。既是贾府所托,想必不会太差,总比塞个不知根底的要强。”
知县点头称是,当即命师爷拟了文书,发往平安镇,着王成即日上任。
却说王成接到任命,恍如梦中。
何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能当上公差?他捧着那纸文书,双手微颤,对刘姥姥千恩万谢,没有这岳母,这平安镇的班头如何能轮到他来做?
刘姥姥虽也惊喜,却比女婿镇定得多。她道:“姑爷不用谢我,这也是你的福气,这是贾府二爷的面子,知县老爷亲自任命的,以后要老实办差,别辜负了贾府的二爷和二少奶奶。”
刘姥姥的女儿,也喜极而泣,道:“当家的,总算熬出头了!往后咱们家也是吃公粮的人了。”
消息传开,村里顿时轰动。
邻里纷纷前来道贺,有的真心欢喜,有的暗含嫉妒。
王成的两个兄弟,也拿了家里养的鸡鸭过来,说要杀了煮,一来祭拜祖先,二来,也算给兄长庆贺一番 。
王成与刘姥姥商议后,自己以后去镇上当差,家里农田多,只剩下刘姥姥和妻子,也种不完,索性暂时交给两位兄弟种,每年给几成粮食就行了。
…………
嫁入郑家,刚开始,迎春的日子还是很舒适的。
郑大人不管家事,为人睿智且宽厚。
郑夫人也是名门世家出身,知书识礼,后院的事,交给迎春之后,就不再过问太多了。
郑道泉本来一子一女,儿子英年早逝,女儿也出嫁多年了。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是郑道泉的侄子,也就是郑玄的堂叔郑才。
当年郑玄的父亲,在边镇为官,蒙古人袭城,城破夫妻俩以身许国。
父母去世那一年,郑玄才五岁。
郑道泉老家的兄弟,知道了之后,派小儿子郑才,千里迢迢赶来京城,说是留在郑道泉身边伺候。
在郑府,郑才是负责郑家的田产与铺面的买卖,郑才的媳妇,之前是协助郑夫人管理后院的。
迎春来了之后,郑才媳妇托大,并未来见迎春,自恃是长辈,要等着迎春过去给她问好。
没想到,迎春没去给她请安,郑才媳妇觉得丢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