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443章 朕绍承天命,御极垂裳。

第443章 朕绍承天命,御极垂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443章朕绍承天命,御极垂裳。

女子学堂在建,程小娘与李清照一并,还带著孟玉楼与扈三娘,那是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不少人参与其中,比如武松之妻花小娘————

甚至程霁月还亲自在京中招揽学生————

武松回来了,他要接手一件事,天下各地学堂建设之事,这件事,苏武早已与他说好,看中的就是武松那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脾气————

岳飞在忙著筹备西征之事,韩世忠在筹备征伐青唐吐蕃之事————

草原各部,最近首领都在入京觐见天可汗,一来是天子请他们来汴京看看,二来是此番天子大赏诸部,众人自也来拜谢,也多少带点回礼之类————

征伐高丽之事,还要等等,因为需要准备的事情更多,首要就是海上水师的炮舰建造与操练————

其实,高丽很难打,高丽北部山林极为广袤,且许多也很险峻,从汉开始,到隋唐,高丽人在北部建立了极多的城池堡寨,特别是许多堡寨都是依山而建,所以很难打。

海路,必须要走,所有准备必须做到位,这般国家大事,苏武自是容不得失败的————

天子最近忙著殿试,能入殿试之人,其实就都已经是进士了,以往的殿试,是很少刷人下榜的,甚至很多时候就不刷人下榜,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程朱理学之程颐,就被殿试刷下来过,倒也不知原因————

殿试,一来是让众多考生与皇帝见一面,绝大多数进士,大概一辈子就见这一次天子,显然官场上的竞争之大,也是无以复加,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基层转悠,难再登天子之堂。

二来,自就是分个名次,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这里面也有区别,一甲基本上就进翰林院了,二甲要通过考试才能进翰林院,三甲就外放了,七品八品————

通俗来讲,这是组织关系,一甲的组织关系就直接在中央,二甲努努力再考考,也在中央————

三甲,绝大多数人,这辈子与中央无缘了,除非是那等能力出众之凤毛麟角,亦或者世家大族人脉绝顶————

殿试,天子沐浴焚香,穿戴整齐,冕旒在脸,不苟言笑,甚至一动不动,端坐福宁殿高台之上,统握元枢。

大殿之内,摆放了数百条案,今年取士,三百人,条案自就是三百之数。

众多考生早早在左掖门等候多时,只待开门,由礼部官员带著入殿,然后拜见天子。

接著各自入座,许多人早已是两股战战、汗出如浆————

有些人甚至紧张得连砚台都打翻了,好在,有人会来收拾,也不会真有人责怪与他。

自也有人,头是低著的,但努力去抬眼,想看一看天子到底长个什么样子,其实也看不到,或者说看得很是隐隐约约,毕竟天子脸上珠帘一片————

其中也有礼节,天子不可直视,也是大罪。

苏武只管如庙宇塑像一般坐著一动不动,便是政治的严肃,国家的威严!

这份威严,是一定要保持的,对内对外,都是如此!

权力是什么?其实就是管制,是束缚!

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管制与束缚,特别是在治理国家的官场里。

是苏武对所有官员的管制与束缚!乃至给所有人带来心理的压力,甚至可以是敬畏,加一点惧怕。

为何如此?

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这个国家行政系统能真的把事情办好办妥。

若是无有这份威严,失去了这份管制束缚,权力也就没有了,国家也就要糟了!

这个道理,说起来听起来,好像觉得有些反人性,或者不合理。

但一个组织,内在运行成功的逻辑,必然如此。

此事,就是与人性斗争,说是压榨也好,说是强权也罢,上位者,斗争的就是下位者的人性————

绝大多数人,没有谁天生不喜欢享乐,就喜欢工作与吃苦!

特别是那一类已经获得一定社会地位与钱财的人,更是如此,这一类人,要想他们吃苦工作,就更要去强有力的管制与约束!

说的就是官员!

所谓权力的威严,政治的严肃,管制,束缚,就是逼著人放弃太多的享乐,不喜欢也得工作与吃苦,否则后果承担不起。

老祖宗几千年,就说透了这件事,所谓「大人虎变」。

要说具体事例,不说远了,就说赵佶,赵佶之轻佻与不严肃,就是他失去国家的悲剧人生的最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赵佶,其实早就失去权力了,并不是苏武让他失去了权力。

这个道理,苏武懂得,祖宗几千年就懂得,但这个道理,哪怕千年之后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好似不太懂,都好似慢慢在把政治的严肃性主动消解了去。

殿试更像是一个仪式,考试只是个过场。

天子要说话,但不由天子说,天子的话写在圣旨里,宗泽来读。

「大燕皇帝诏曰:朕绍承天命,御极垂裳。夙夜孜孜,惟惧德薄,恐不能光照九庙,泽被兆民。肇造鸿基,敦崇文治,励精图治,实赖科举选贤与能。

今者春闱既毕,群英荟萃。尔诸生执卷而来,皆庠序之俊彦,州府之圭璋。

穷经而探圣域,负笈以涉儒津。朕临轩发策,亲睹琳琅。

夫制举之设,非徒观华藻之纷披,实欲求经邦之硕画。昔贾生痛哭于宣室,仲舒对策于天廷,皆以明体达用为宗,济世安民为本。尔等各展胸中韬略,尽抒平生所学。若晁错之言兵农,范滂之论澄清,朕必虚襟以听。

风云际会,正在今朝。丹墀对策,岂独荣身?当思稷契之忠,勿效终南之隐。朕将亲拔魁首,擢置鼎甲。琼林赐宴,金榜题名,非惟个人之荣,实乃社稷之幸。

咨尔多士,明听朕言:愿得伊周之佐,共成尧舜之治。天禄琳琅在此卷,风云龙虎会今朝。其各尽心,毋负朕望!

钦此。」

自是众人早已起身来,躬身大拜:「陛下圣明!」

开考,天子出题,宗泽来言:「番邦!」

就两个字,番邦,就是外国,是议论一下这个世界,说一说华夏之地与这个世界该怎么相处。

往小里写也行,往大里写也行。

可说具体一国一事,也可说整个国家应该如何制定外交政策,如何对待番邦之事。

众多学子考生,自是一个个开始眉头紧锁,想那答题思路。

苏武还是没忍住说了一语:「天下之大,华夷有别,朕之天命,惟愿华夏之民,生息昌盛!」

苏武在暗示众人,他不要那些圣母之语,他要激进的,自私的,独利大燕。

至于将来,后世子孙,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那是后人之事,或者,等苏武年纪大了再说————

此时此刻,一场巨变,天下人不知,但苏武知道,便是先要奠定这个世界的真正格局,什么地方,是哪一家哪一国的,这很重要。

海也是我的,地也是我的,矿也是我的,这很重要。

就这一件事,苏武觉得,他自己不做,后人可能做不好。

苏武暗示给出去了,众多考生,听得懂听不懂,就看造化,这与聪明无关,在场必然没有傻子————

这与每个人的观念有关,有些人天生就是圣母心,无可奈何。

有些人,自带铁血属性,这就是苏武想要的。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性格,与人一样,苏武也在奠定与塑造大燕的性格。

一个国家的性格,与文人之观念息息相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