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文豪1983 > 第443章 大唱赞歌

第443章 大唱赞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443章大唱赞歌

余切没回答他,而是继续道:「你不要插嘴,我还没有讲完。」

「行!」刘道与不吭声了。

「二,你做事前要呈报,事事要理事会批准。」

刘道与面色发白。

「三,至少五年内不得考虑高校资助项目!尤其是那些花大钱的!」

五年?!

这五年,恰好是高校届蓬勃发展的时候啊!

刘道与终于忍不住了,「中国教育不靠高校,靠什么?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奖?就是因为最聪明的那一群人,没有得到足够多的资源。他们受尽了委屈,跑去了国外。」

他颇为懊恼道:「我们拿你举例,如果国家全力配合你,为你冲奖!组织一个外交团到斯德哥尔摩搞路演,政府也去进行国事访问,把你的小说当国礼赠送————我不相信你拿不到!中国人需要你的诺贝尔奖!它不仅仅是你余切的,也是中国人的!」

「你说得对,但我不听。」余切道。「这个基金会前五年要做的事恰恰相反,我们要配合农发院,主要对全国偏远乡村的学生进行资助,我把它称之为希望工程。」

「至于诺奖?」余切高声自问自答道。「我自有办法。」

刘道与沉默片刻。余切失望的叹了口气,正准备送客,刘道与拉住他道:「我干了!只是我有一个要求,我想把钱投去那些聪明孩子在的学校。」

「可以!」余切笑了,「你不会后悔的。我也让一步,你毕竟是个大学校长,应当享受大学教师的工资待遇。」

刘道与喜不自胜!

BJ是六类工资地区,大学教师是最高的一级,每月各种基本津贴大约有一百多元。

当然这和他原先的待遇还差了很多,原先在江大他大约最高可拿到一千二三的津贴。但是京城好在报刊业发达,而刘道与和媒体的关系很好,他平时写稿出书可以补贴家用。

总之,这已经是他较好的结局。

南方确实有许多学校来邀请他上任,然而那也只是把他当做超级打工人。一旦遭遇什么风波,刘道与的下台是必定的,趁著现在还有一些好名声,不如多做做慈善。

既然已经是自己人。刘道与就摆正了姿态道:「我现在要做什么?我有什么指示要听?」

余切笑了。

「你看过《平凡的世界》没有?西北一些地方,贫困程度还要甚于边疆,请你去西北考察一番,拿来一个报告给我,我参考你的报告对一些学生进行资助。」

刘道与一听到西北,就头皮发麻。

「余老师,这不是一点小钱啊。倘若一个人花掉一百块钱一年,我们至少要资助他到小学毕业,一千个人就是十万块钱————可是,一千个小学生,也就是小学生罢了。我们中国的人太多,再多的投入除以十亿,都做不了什么事情!」

说著,他又兜售起他那一套理论来:「世界的教育是高校届的教育,它将更为专业化、精英化,不如将这十万用来资助一个最聪明的人,我认为————」

「不要再讲这些话了!」余切让他闭嘴。接著,余切强调道:「你现在不要问为什么?你先去这么做。」

「好吧!」刘道与只能答应。

不久,他便收拾好行囊,把全家都安顿到京城来。随后孤身一人前去西北,他要去的地方是清涧的王家堡村,也就是《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的原型。

是的,接待刘道与的正是路垚。

这个地方是路出生的地方,后来路因家庭困难被过继到了隔壁郭家沟村,尽管如此,路垚还是对王家堡村很有感情。

如今路在延川某煤矿医院住下,他写完小说后患有严重的肝腹水,路的肚子大大的,浑身上下有明显的浮肿。在这个时候,旁人看到路垚的样子,已经不会觉得路垚和「长寿」一词有什么关系了。

路垚躺在病床上,见到了远道而来的刘道与。

他说:「刘校长,余老师提前和我联系过,让我接待你。不过你看我的样子————我爱莫能助,我请了我的四弟来当你的导游,你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问他」

O

刘道与望著面前的路垚,神色复杂。

来之前刘道与大概了解了路垚的生平:一个差点饿死的,没裤子穿的孩子。

因为得到了可怜的一些资源,死死的抓住,最终竟然成了全国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他的性格大体上和善,但有偏激叛逆的一面!

他不喜物欲,却病态的爱抽好烟、喝咖啡。然而,一根烟时常燃尽了,路垚也没有吸上一口。旁人笑话路不识货,浪费钱,路却认为是「文学家的格调!」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刘道与在高校届任职多年,看过许多贫困地区来的高智力学生,他最知道这些学生脆弱的自尊。路垚的心病大于他的肝病。

如果他能在年少时得到稍微多一些的资源,恐怕在《平凡的世界》后,中国正要迎来一位现实主义大将!而不是眼前这样一个人,一个失去了生命力,就连笑容都显得苍白的人。

「路垚兄弟,你不要再叫我校长了!」刘道与说。「我是来考察当地基础教育的,看看能否资助一些钱给学生用。」

「好啊!好啊!」路垚兴奋道。「我们这里的孩子并不笨,只是缺少机会!

你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机会?那是认识文字,吃饱穿暖的机会!」

「你只要来我们这里看一看,你就能明白了!」

余切也启程出发。11月,马识途给余切写了封信,余切打开来看,说的是」

请余切回家里散心」。

是啊!

自从来京城后,余切已经很少回家。

翻到信纸的另外一页,只见到那上面有马识途写下的几个大字。「有厚礼相赠」。

这个老马还是会整活儿的。

估计是被社会上的新闻传怕了,怕自己从此蹉跎,失去了锐气。

既然老师相邀,余切自然不敢耽误。他抽出一周时间,集中把课上完。余切上的是《西方经济学》和《中国近代文学史》两门课,课堂上燕大学生又换了一批人,余切都不认得了。

但学生人人都认得他。

当时的猪肉佬路不宣,余学研究者程国平等人呢?

哦!他们都已经临近毕业了!不知道飞去了哪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