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香江产业的变化(2 / 2)
虽然凭借其庞大的产业,依然垄断香江各大行业,实际上,也就是在吃老本而已。
而在包宇看来。
香江从发展到巅峰,到衰落,甚至被隔壁发展三十多年的鹏城给追上,在他看来有它自身的原因,有很多人为的因素。
其中,受到97的影响,受到国内和国外的影响。
再有,正是那些英资和华资带头迁走,导致香江很多产业都出现空心化。
其三,就是以地产业,金融业,服务业为首,这种属于畸形产业,如果香江还是以这三大产业为首,创造还是走上他前世香江那条衰落之路。
当然,这里面。
按照包宇的了解,为什么香江总督府会是放弃工业等产业,其实是有原因。
那就是所谓的包税制。
据说这种制度最早源自罗马,其后,国内古代这种制度始于五代时期,包税制起于南朝齐梁之际,盛于元朝。
其中,元朝属于最典型的一个。
而在香江。
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包税制。
就单从香江的地产业来说。
除了新界大部分土地是属于当地土着外,其他都是属于官地,也就是属于女王的,女王再让香江总督府管理。
香江总督府再定期拿出那些土地来进行拍卖。
而能够参与进来的,可不是什么人都行。
除了包宇已经收购的怡和,香江置地,剩下的会德丰,太古,这些是最核心的英资。
另外,主要也就是那四大家族。
实际上,在六十年代以前,藿先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拍卖那些官地,所以那个时候藿先生发展很快。
但是,后来香江总督府禁止其参与进来,就是因为他和国内走得太近,不让他来竞拍官地。
不但如此,和其他资本修建出来的小区,大厦,也不允许其他投资者买入。
这种情况下,藿先生被迫停止投资香江的地产业,反而让李加成等人得益。
也就是说,香江总督府通过这种包税制,把大量的官地拍卖给香江这些地产商,所获得最直接的土地收入,一部分作为香江总督府的支出,另外一部分则是直接上交给伦敦那边。
而后来,正是通过拍卖官地的方式,香江总督府收益越来越多,特别是香江楼市暴涨的情况下,收益就越多,基本上每年都财政有盈利,而不会出现财政赤字。
只是,等到九十年代的时候,香江总督府提出修建新的国际机场,当时修建这个机场需要动用一千多亿港币,这是在九十年代,是非常恐怖的数字,几乎把之前那些财政盈利直接捞空。
当然,这些财富不是凭空消失的,基本上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都转回到Y国那边。
香江总督府在香江实施的包税制,香江地产业是最明显的一个,但是,实际上是方方面面的。
包括像香江的出租车是需要牌照的,香江报亭需要牌照,香江的麻将馆需要牌照,甚至香江巴士线路都是需要竞拍牌照的。
之所以,香江总督府通过这种方式,主要还是为了方便管理,另外方便收税。
香江总督府不需要通过具体每一个人收税,但是可以通过谁持有牌照的人来进行收税。
也就是说,香江总督府吃肉,持牌的人则是喝汤,至于没有得到牌照的,则是属于违法的,是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