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成功种植(1 / 2)
次日,在梁兴义教授、县农业局刘局长以及省城农业专家王教授的指导下,村民们正式开始了大棚内的翻地、松土工作。
梁兴义教授拿着一把小铲子,在大棚里来回走动,不时用铲子翻一翻土壤,感受土壤的质地。“大家把地翻深一些,至少要挖到二十厘米,这样才能保证土壤疏松,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他大声说道。
村民们纷纷响应,挥动着锄头和铁锹,用力地翻着土地。李大爷年纪大了,动作有些迟缓,但依然坚持着。杨开走过去,接过他手中的锄头,说:“李大爷,您歇会儿,我来。”李大爷感激地笑了笑:“杨开啊,多亏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咱们这庄才有盼头。”
县农业局的刘局长穿着整洁的制服,在一旁观察着大家的工作进度。他对梁兴义教授说:“梁教授,这次的大棚种植试验意义重大,如果成功了,能给咱们县的农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梁兴义教授点点头:“没错,不过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物资匮乏,化肥有限。”
就在这时,省城的王教授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说道:“我这几天一直在想,咱们可以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比如粪便,经过处理后作为肥料,既能解决肥料不足的问题,又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梁兴义教授眼睛一亮:“王教授,你这个想法好啊,咱们赶紧研究一下具体的方法。”
于是,三位专家聚在一起,开始讨论如何利用粪便制作肥料。他们找来了几个大木桶,把收集来的猪粪、牛粪和人粪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木棍搅拌均匀。
“这个发酵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大概一周左右,期间要注意温度和通风。”王教授一边记录一边说。
村民们围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专家们的操作。张婶忍不住问道:“教授,这粪便能当肥料用吗?会不会把庄稼烧死啊?”
王教授笑着解释道:“张婶,经过发酵处理后的粪便就变成了很好的有机肥料,不仅不会烧死庄稼,还能让庄稼长得更壮实。”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在翻完地后,就开始收集粪便。杨文开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一趟趟地去村里的各个猪圈、牛棚收集粪便。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可是咱们庄的‘粪便收集员’。”
经过一周的发酵,粪便肥料终于制作完成。几位专家对肥料进行了检测,发现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
“可以把这些肥料施到地里了。”梁兴义教授兴奋地说。
村民们拿着锄头和铲子,把发酵好的肥料均匀地撒在翻好的土地上。大家虽然都捂着鼻子,但脸上却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这肥料下去,咱们的菜肯定长得好。”张婶说道。
随着肥料的施入,大棚里弥漫着一股特殊的气味,但大家都知道,这气味里蕴含着丰收的希望。
“乡亲们,咱们的肥料已经发酵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开始播种吧!”梁兴义教授站在大棚前,提高音量喊道。村民们听到呼喊,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农具,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杨开和杨文也迅速组织大家,按照不同蔬菜的种植要求进行分工。张大爷和李婶负责播种茄子,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在挖好的小坑里,再轻轻地覆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动作十分娴熟。而王大哥和赵大嫂则拿着水桶去河边打水,准备给播好种的土地浇水。
“梁教授,这浇水有啥讲究不?”王大哥一边提着水桶,一边大声问道。
梁兴义教授赶紧走过去,耐心地解释道:“王大哥,浇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刚开始播种,水要浇得均匀些,让土壤保持湿润就行,不然种子容易烂掉。”
王大哥听了,点了点头:“明白了,梁教授,我这就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