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包公断案(2 / 2)
然而此刻能触碰到的一切都在告诉他——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
“殴打首领的猫会遭到怎样的惩罚”
待在牢房时,赵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想,一顿痛打肯定是免不了的,说不定还会被割掉耳朵或是手指——
在他们部落,这样的惩罚并不罕见。
“那么,要割掉哪只耳朵,剁掉哪根手指呢”
在昏黑的牢房中抚摸着自己的双耳和手指,想到其中有一个要永远离开自己,赵树分外不舍。
当然,他也曾想过“越狱”,逃离这个牢笼。
但这间牢房位于工厂一层,原本是当小储物间用的,墙壁全都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房门用了厚木板和金属包边。
别说赵树手无寸铁,双腿还被捆住,就是给他一把小刀,一时半会儿他都逃不出去。
昨夜近乎一晚未睡,凌晨又经历了这么一番折腾,挨了顿打,赵树想着想着,大脑便有些混沌了。
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念头渐渐在他脑海中形成,
损失些肢体在部落中继续生活的人比比皆是,赵树觉得大不了就割掉两只耳朵,只要不丢命,怎样惩罚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眼下还是睡觉重要。
……
牢房中出现了有节奏的鼾声。
听到这声音,负责看守的陈禄无奈地笑了。
他无法想象,这个犯下弥天大错的同伴究竟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陷入这种处境竟然还能安然入睡。
此刻,牢房中躺在水泥地上昏睡的赵树也想不到,他将迎来的惩罚,要比割耳朵或是剁手指严厉得多。
……
二楼办公室又点亮了灯。
看着前来汇报工作的星期日,陈舟第三次问道。
“确定没有冤枉他吗”
再次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叹了口气。
在此之前,除斑马这个异类,他一直觉得土著大多都性情淳朴,老实听话,干不出什么坏事。
他宁愿相信虎头是被其他动物抓挠或是因意外致伤,也不想知道土著们真有胆量干出这种事。
确认结果,意味着他再也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待土著们了。
更说明如今的岛屿,已不适用从前那套相处模式。
随着以后的抓捕行动一次次完成,岛上的土著数量会越来越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此后,他必须得制定一套全面、标准、公平且严格的法律或者说规则,让土著们了解学习了。
除法律外,土著们以物易物的时代也不能再继续下去。
这种落后的经济方式只适用于原始部落,想让各类手工艺品和资源流通起来,货币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但陈舟一个理科男,对法律近乎一窍不通,对经济也是全然不懂,让他去设计一本法典,构建一套货币体系,着实有些困难。
之前积压的工作还未完成,如今又添了这两项颇有难度的新工作。
尽管还未开始研究法律,考虑铸造怎样的货币,他却已感觉太阳穴隐隐作痛。
……
“怎么处理他”
见陈舟神情已有些疲惫,星期日识趣地准备结束工作,最后问了一句。
陈舟倚着椅背,想了一会儿,说道。
“晚些时候叫斑马过来,让他提前找好几个木工活不错的人,修缮一下绞刑架。
还有,用来测试土著的黑箱子劈碎了烧掉吧,以后可能用不着那玩意了。”
说罢,陈舟摆了摆手。
星期日见状,微微欠了欠身子,转身离开办公室,不忘轻轻关上门。
……
星期日离开后,陈舟抽出一张纸,准备先简单建立一个法律的框架,想起那个黑箱子,不禁露出一抹得意的笑。
其实这事直接审讯也能找到真凶。
但大张旗鼓地审讯不仅耽误岛上工作,而且可能会打草惊蛇,使得人心惶惶。
万一那打伤虎头的土著得到消息,早早逃跑,钻进森林,也是个隐患。
回顾中国古代的断案故事和一些侦探小说,陈舟很快就找到了灵感。
他听说包公曾经用“天”断案。
让说谎的人进黑屋子里摸东西,心中坦荡的人敢于触摸,心中有鬼的人则不敢触碰。
到时候,看手有没有被染黑,就能知道接受测试者有没有说谎。
于是他便制造了一个黑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根被木炭涂黑的铁条。
刻意渲染了一番神秘色彩,宣称此物能测试人是否说谎后,在星期日、福禄寿三人的监督下,这场别开生面的测谎仪式便开始了。
事情的进展比他想象中还顺利,没见识过这般手段的土著只当黑盒内的物品真的能窥视他们心中所想,在接受测试时,甚至有几人因恐慌,提前说出了自己干过的“坏事”。
当然,这几人口中的“坏事”不过是偷着摘地里的西红柿,拔大葱,砍甘蔗自己带回家啃一类的行为,与那个名叫赵树的土著相比,他们简直算得上大善人了。
……
尽管其他土著做的“坏事”并不影响大局,却也给陈舟敲响了警钟。
土著越来越多,靠他和手下这班亲信,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监视所有人。
如今的“小错”在将来某一天便有可能酿成“大错”,乃至像赵树一般的极端行为。
从前,赏与罚均看陈舟的心情,土著们找不到明确的获得奖励的方式。
即使是斑马这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也只能靠套近乎混眼熟来追求更高的地位。
以后有了统一的规则,明确的赏罚章程,像此类琢磨邪门歪道的行为,应该就会少很多了。
匆匆在纸上写下几行字,心绪从“包公断案”处飘到了受伤的虎头身上,陈舟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待法律制定完善,此类行为肯定罪不至死。
但现在法律尚停留在“新建文件夹”阶段,整座岛屿仍是他的一言堂。
这人竟然这样无视他的威仪,胆大到做出这种事,那无论怎样都逃不过一死了。
而且,若赵树不死,总会有下一个“赵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