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1 / 2)
“大郎君,恕我直言,明年秋收之前是不能大举用兵的。”
梁肃第一句话就给这场君臣问答定下了基调:“最好是等待洪武三年春耕之后,或者干脆秋收之后,方才有八成的把握。”
胡铨回过神来,当先好奇问道:“是粮食不够了吗?”
梁肃摇头:“当然是够的,否则如今早就将石七朗唤回来了,他那里几万人人吃马嚼,若不是太原府库充沛,早就无法进取了。”
“大郎君,如今我国粮食储备虽然还有,却决不能全都用在军事上,否则河北、晋地民生将会出大乱子。”
“而且,国家新立,幽燕辽东晋地新附,都得需要十二分精力来平定,接下来最好是要休养生息的。”
不知为何,胡铨有些松了口气的感觉。
梁肃继续道:“而进攻方向无非就是西金与宋国,无非是谁先谁后的问题。”
刘淮摸着颌下短髯,思量片刻之后方才道:“梁先生所言有理,胡先生可有别的言语?”
胡铨却只是沉默。
梁肃轻咳两声,随后对胡铨恳切道:“胡先生,你觉得魏晋南北朝可是治世?”
胡铨当即苦笑:“梁相公勿要用言语来试探,我自然知道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而且,唯有统一天下,方才使得百姓能免于战乱。只不过……”
胡铨拱手诚恳言道:“陛下,臣只是新附之人,总不好在此等军国大事上谏言的。”
刘淮却是依旧含笑如故:“现在乃是私下交谈,胡先生但无妨。”
胡铨知道今日无法躲过这一遭,只能咬牙道:“臣乃是个腐儒,不晓得军国大事。
然而臣却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国家还是个人,立身之本是万万不能抛弃的。
大汉的立国之本在于北伐金贼,救万民于焦熬,所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也。
既如此,就万万不能放弃这个根本,在覆灭金国之前,还是不要攻宋为好。”
刘淮与梁肃二人直接笑出声来。
胡铨在微微赧然之后也只是微笑以对。
大殿之中一时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平心而论,胡铨这番法根本上还是在为宋国张目,唯独其人的有理有据,外加冠冕堂皇,倒显得有十分理直气壮了。
梁肃笑完之后,复又正色言道:“大郎君,我这里却还有个法。”
“哦?梁先生莫非有更好的主意?”
“非也,而是为人臣者,谋划自当要全面,总不至于让君主做了误判。”
“大郎君,西金被陆先生歼灭主力不假,宋国两淮大门更是洞开。然而这两者却是不同的。”
“完颜亮带到关西的女真兵马本来就很少,死一个就少一个,根本无法补充。
而少了这些女真兵马,他根本压制不住党项人与汉人,即便有了政治平衡,却依旧可以挑动其内部,轻易让其内乱。
可反过来,若是我军强力压迫,不得西金还会拧成一股绳来。”
“宋国却不同……”
着,梁肃瞥了胡铨一眼:“自从中唐开始,江南人力物力就与北方持平,在宋金两国轮番折腾中原河北关西之后,江南富庶更是为天下冠。
如今宋国如此衰,并不是因为南方不足以抗衡北方,而是因为作为皇帝的赵构与南方本土势力不思进取,只一心割据而造成的。
若是换个皇帝,再换个相公,励精图治一番,那不定又要是南北朝的局面了。”
刘淮想了片刻之后道:“梁先生的意思是,攻金急不得,攻宋缓不得?”
梁肃摇头:“臣不是这意思,如今晋地已经差不多全在手中,如果全力攻打西金,完颜亮又如何能抵挡?他如今只有关西,比当日后周的形势还差,能翻出什么风浪?
臣想的是,攻金可以拖,攻宋则不能拖。”
刘淮笑了:“我不觉得以宋国的体制,换个官家宰相就能雄起。”
梁肃正色拱手:“完颜亮当时南征时也是这般想的。
大郎君,天下英雄何其多也。金国养女真国族不到百年,就有如此多的女真豪杰为他赴死。
而宋国可是善待士大夫逾百年了,到生死危亡之刻,没出一两个如虞相公那般的人物,反而奇怪。”
作为穿越者,刘淮自然知道宋朝历史,之后虽然有历次北伐,却因为这样那样的荒谬原因,而导致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