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身入东荒(1 / 2)
第405章 身入东荒
赫连冥一死,加上百窟巫门几乎所有的法相境大巫都死在了苏衍的手里。
一战过后,可以说整个百窟巫门分崩离析。
苏衍带着自己的凶虫,直接前往了巫洞,镇压巫洞的两名法相境九重的长老都没有反应过来,直接就变成了血狱天魔蜈蚣的口粮。
灵界古虫搜寻秘境,巫洞的宝库果然也在秘境当中,被苏衍洗劫一空,光是元石就有四五亿之多。
对于一个金身境坐镇的门派而言,这数量已经不少了。
“祁阳灵草、乌骨血木……五阶天材地宝也有七八棵,百窟巫门底子还不错。”
百窟巫门既有巫洞的宝库,但是各个部族也各有积蓄,只不过苏衍也没有办法全都收刮一遍。
毕竟消息传出,各个部族作鸟兽散,都已经隐藏起来。
即便是他有这个实力,但也没有精力去走遍每一个部族。
不过光是巫洞的宝库,对于苏衍来说,也算是一夜暴富了。
百窟巫门的积累当中,天材地宝数量远比他预想的更多一些,这些天材地宝已经足够他炼制一批丹药用在修炼上了。
苏衍处理完百窟巫门的事情,便直奔白韵和南宫红月提供的那三头四阶凶虫藏身的地方而去。
十万大山大小山脉交错,藏了诸多门派和部族,同时也有不少荒兽圈地为王,是其中的领主。
白韵知道苏衍凶虫对于苏衍的发重要性,在狩猎二阶、三阶凶虫的同时,也在不断收集四阶凶虫的线索。
而被她们探明的三头凶虫,就是分别位于黑土山脉的地脉黑晶虫王、幽鬼森林的幽影鬼面蛛和万骸窟的吞天虎头蛾。
苏衍是直接寻上门去,出手就是囚魔九龙罩,只要圈禁起来,就是万虫镇狱塔镇压,开始炼化。
地脉黑晶虫王、幽影鬼面蛛都是这般触不及防之下就被苏衍收服了。
唯独这吞天虎头蛾最是狡猾,竟然与一头地煞麟虎结伴,明面上是一头四阶灾兽的领地,但是暗地里却是两头四阶灾兽。
若是一般人来寻麻烦,自然会被这个情况打个措手不及。
但是苏衍反倒是笑了,四阶再强,于他而言,还真就是不能造成太多麻烦。
万虫镇狱塔镇压二兽,苏衍炼化了吞天虎头蛾,不过这地煞麟虎却是没有留它一条性命。
固然兽王宗秘法可以契约契兽,但是地煞麟虎与吞天虎头蛾乃是至交,见到吞天虎头蛾被如此炼化,夺其意志,恐怕心中藏怨,留下来反倒是隐患。
它这一身皮肉筋骨,换做天材地宝,正好给了南宫红月和白韵提升本源灵器的强度。
——
“十万大山有消息传出,那一位代太尉行走天下的苏衍灭了百窟巫门。”
东荒府内老僧垂眸,在场老僧一共五人,为首者乃是一个皮肤垂然,眼袋低沉,身披袈裟的老僧。
“百窟巫门有赫连冥这般金身强者,又没有人亲眼见着是他动的手,我不信。”
戒疤武僧双眸一横,却是身上涌出一股强大气势。
“慧嗔不得不信呐,洪太尉敢让他行走天下,这便是他底气,只是不知他想要如何。”
岭南府境内并无有名佛门宗门,但是东荒府内,却有一寺——东玄寺。
虽然不如东荒四宗,但也有金身境明玄禅师西坐镇,也是强大宗门。
只不过,明玄禅师与东玄寺的四个法相境长老慧藏、慧海、慧嗔、慧真四人此时却是愁眉不展。
只因那准备帮洪太尉行走天下,镇压佛门的苏衍,此时已经在岭南府待了许久。
虽然不知道他的具体行程,但东荒府与他如此接近,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来走一遭了。
“洪太尉有言,灭佛非屠佛,只言心向大历,便可度过此劫,不若我们……”
一旁的慧藏言语有些迟疑,东玄寺并非大寺,在大一十三州府的佛门宗派当中,也不过堪堪排入前二十。
他们何苦来做这出头的椽子
明玄禅师叹了口气:“倒悬寺有使者来言,劳我们问问冠军侯,他如何看待我佛门。”
这话一出,四人皆是愕然,旋即是长长的沉默和叹息。
倒悬寺既然来了信,他们就没有了退路。
“还请将寺内佛子送往倒悬寺修行。”
不言不语的慧海许久沉默,终于还是说出了这话。
祸事他们接了,但是宗门传承不能断。
“然也”
——
东荒府,东极城
苏衍方才踏入这城门的位置,便有镇妖卫恭敬上前。
“拜见冠军侯”
苏衍见了来人,露出了一个笑容:“季掌府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来人是镇妖卫的掌府之一,季雅蓉。
当初在东荒府平乱的时候,苏衍与她也算有过几面之缘,只不过不是在围剿毒人宗的时候。
而是毒人宗被镇压,他们这些支援的镇妖卫与东荒府镇妖卫进行交接的时候。
虽然只有几面之缘,但是苏衍对于这个年轻的掌府印象依旧深刻,毕竟能在三百岁之前,跨入法相境界的武者在哪里都是一个天才。
季雅蓉露出了笑容,然后说道:“承冠军侯当初的帮忙,毒人宗肃清之后,东荒府治下秩序好了许多。”
苏衍他们当初可是把毒人宗杀了个干净,有牵连的,没牵连的,只要是有作恶的苗头,都扫了一轮。
毕竟是中州来平乱,平乱是功绩,平乱过程中扫到的东西,何尝不是奖励呢
所以当初,东荒府上下可是被整顿了一番,也只有封闭山门的东荒府四宗、东玄寺这些势力影响稍微小一些。
苏衍笑了笑,看着这一队镇妖卫,出声问道:“季掌府知道我到来,亲自相迎,恐怕是有公务吧”
“实不相瞒,我在此处,已经等了三月有余。”
季雅蓉露出无奈的笑容:“冠军侯南下入了岭南府,人人都说你要先入东荒府,这三个月翘首以盼的人可不少。”
“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