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81章 灰头土脸李世民

第381章 灰头土脸李世民(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381章 灰头土脸李世民

八月初,

李逸率军抵达尉氏城,此城原本是汴州辖下,本地大姓时氏家族的朝散大夫时德睿以尉氏响应李密。

当时整个山东义军四起,祖君彦起昌平,李义满起平陵,綦公顺起青莱,淳于难起文登,徐师顺起任城,蒋弘度起东海,王薄起齐郡,蒋善合起郓州,田留安起章丘,张青持起济北,臧君相起东海

中原混乱多年,时德睿倒一直稳据尉氏。

李逸横扫山南,进军河南,时德睿也是果断的又主动请降。

“此地名有何来历”

尉州总管府衙前,李逸问时德睿。

时德睿四十许年纪,身材魁梧,大业年间曾参与征辽东,留着一副美须髯,站在李逸身侧笑着解释:“古狱官曰尉氏,春秋时晋设此官,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

跟在李逸身边的张公谨也道:“当年周平王东迁之后,跟着过来的郑国大发神威,占据了如今新郑及周边大片土地,现在的尉氏,就被封给了狱官尉氏为采邑,故而有了这个名字。”

隋乱以来,行政区划混乱,小小的尉氏县,因为出了时德睿这么个豪强,周边不少地盘都纳入尉氏,尉氏还升为了州。但南边的鄢陵又有个崔世枢,也立了个洧州,不大的一片地方,设了两个州。

李逸进入总管府,

身后一众文武跟随而进。

“圣有人诏,

置伊州总管府,辖伊、汝二州,授张殷伊州总管,中郎将张靖为汝州刺史。

置叶州总管府,辖叶州、鲁州、北澧三州,授王昌为总管。

置许州总管府,辖许、洧二州,崔世枢为许州总管。

置尉州总管府,辖尉、夏、杞三州,以时德睿为总管。

置陈州总管府,辖陈、颍二州,以张公谨为总管。

置豫州总管府,辖豫、舆、息三州,以田瓒为总管。”

一连串的任命,让在座的一众人,尤其是河南本地新降者有些不太适应。

原来他们大多是刺史之职,现在升总管了,其中王昌百天前还只是洛阳吏部的一个书令史,出任叶县令也才百天,现在居然成了叶州总管

王昌有些懵。

他刺史都不敢想,结果成总管了。

况且,叶县本隶属于伊州总管府,但张善相被攻杀后,伊州总管府废除了,现在原伊州总管府三州,居然设立两个总管府,还新增了两州。

也有不高兴的,

时德睿心里就不太痛快,他原是李密所授尉氏刺史,后来降王世充仍是刺史,但在杞州总管李公逸被王行辩攻灭后,他曾检校过总管。

这也正是他先前以七州总管之名向李逸请降的原因。

现在是授他总管了,可才辖三州,总共也才六个县。

不大的地方,朝廷硬是设了六个总管府,十五个州。

李逸向众人颁发印信,这是长安赶制好随诏送达的。

不仅是这河南新授六总管,除六总管兼任的六个刺史外,还有九个刺史也一并授印。

另外山南道的黄州总管周法明、随州总管徐毅、光州总管卢祖尚、显州总管李元超,还有邓州总管李世绩、安州总管李大亮的总管印,以及各刺史印,也送来了。

至于诸总管府长史、司马,诸曹军,及各州长史、司马,诸参军,皇帝给李逸便宜之权,让他从原有官吏中选拔升任,空缺位置也由李逸一并选用。

山南六总管二十五州、河南六总管十五州,

李逸颁印都颁了好半天,

简直就是大批发,既有如时德睿周法明田瓒这种原来只是地方豪强的,也有如崔世枢张殷这样的原官员,

当然王叶这种简直滥竽充数的也不少。

以前甚至县令都没当过,也成总管、刺史了。

这种任命看着有些儿戏,甚至不大的地方,设了十二个总管四十个州,有些州仅有一个县。

但里面的底层逻辑李逸倒是早看穿了,一来是这些滥设的总管刺史县令好授官,安抚地方上这些大小军头、大族豪强,

二来嘛则还有个分权的作用,时德睿以七州降,朝廷却分设了三个总管府,伊州之地,原本三州变成二府五州。

铜印、紫绯官袍、金银蹀躞带。

挺正式隆重的样子,

可李逸深知这就是草台班子。

能这么快就刻好这么多官印,已经能显得大唐很正规了。

李逸也得了个新职,东讨副帅,做为李世民的副将。这也让他更方便节制豫东南新占领区。

此时他距离汴州城仅一百五十里,距管州也就一百六十里。

处于河南大平原上,与两城毫无阻隔。

十二个总管,除了邓州总管李世绩、安州总管李大亮分别去了伊阙和豫州,其余十个总管现在都在李逸军前。

他们每人也都领着一支兵马,李逸现在除本部一万兵马,又有了一万多诸总管协从军。

李逸进展顺利,诸总管也都很顺从,让出兵就出兵,让出粮就出粮。

进入八月,天气也开始转凉,行军也轻松不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