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帝国的黎民(1 / 2)
第721章 帝国的黎民
御宿乡名来自御宿川,这里曾是汉武大帝上林苑的一处别馆,武帝往来游川,止宿其中。
八百年后,
大唐天子李世民也夜宿此川。
“晚餐简单些。”皇帝交待。
李逸倒也真就弄了很简单的农家菜。
当这一桌饭菜摆上桌,李世民看的很稀奇。
“这都是些什么饭菜”皇帝抱着李逸大女儿小辣椒,这小妮子不怕生,连皇帝的胡子都敢揪,说话大方,天真无邪,李世民非常喜欢。
“陛下,都是农家菜,今天的主食有红薯饭、玉米窝头、南瓜小米粥、还有杂粮煎饼,
菜也简单,都是自家养的种的。
这是鸡蛋炒南瓜,这是红薯叶杆炒肉丝,这是茄子土豆辣椒一起炒的地三鲜,
这是猪肉、鸡蛋、辣椒一起炒的农家一碗香。
这道是木耳黄瓜猪肉炒的木须肉,这个是自家散养的走地鸡做的宫保鸡丁,口味偏辣。
这道是干辣椒藠头炒腊肉,还有酸菜炖鱼,豆豉萝卜干炒猪油渣,
还有炒鸡、老鸭汤、枸杞叶猪肝汤”
都是农家菜,
可看着色香味俱全,李世民口水都涌出来了。
没有宫廷御膳那么精致,可一看就好吃。
“没想到南瓜还能做菜,把摘了不影响结瓜吗”
“这猪油渣炒萝卜干很美味啊。”
“你家这腊肉真不错,不咸不柴,配的这白干辣椒味道很好,再搭配新鲜藠头,真不错。”
李世民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甚至每样菜都还点评了一番。
“这个腊猪脚真挺香的,咸香入味啊。”
“嗯,这个豆腐,清清白白,鲜嫩爽滑。”
地三鲜的搭配,也让李世民称赞。
今天这桌菜,连羊肉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山珍海味,可李世民却吃的停不下筷子。
几样杂粮主食,他也很喜欢。
杂粮饼有筋道,玉米窝头很香,红薯稀饭很甜。
“你家的猪肉确实好吃,如今长安也很有名啊。”
吃饱喝足,意犹未尽。
皇帝摸着肚皮,今天胃口大开,吃的有点撑了,好难得这么放开怀吃。
宫廷御膳虽精致,可规矩太多,御厨们做菜,得严格按照菜谱来,不能有任何差错,甚至皇帝用膳前,还得有人专门试菜。
说是试咸淡,其实就是替皇帝试毒。
皇帝很多时候,吃的菜都凉了。
“要是天下百姓,什么时候都能吃上这样的农家菜,那才真正是盛世大同。”李世民感叹。
李逸心想,是啊,他来的那个地方,虽说压力大吧,可国家几十年没大的战争,百姓基本解决了温饱,就算是穷人,也不会说吃不起肉。
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长河,
那个时代,似乎还真是最好的时代了,虽然也会有这那的问题,也会有不公等等,可起码衣食无忧。
今天他招待皇帝的这农家菜,
放在这时代,绝大多数的地主们平时都不舍得这样吃。
绝大多数的农民,仍然还是一个月都吃不上一回肉,仍是以稀饭为主,菜多是水煮,油星都看不到。
口粮都还没能保证呢,
养几只鸡,那都指望着下蛋换钱换点针线等,哪舍得吃蛋,更舍不得杀鸡吃了。
一只鸡值六七十钱,能换三四斗米。
饭后,
天还早,
此时近黄昏,
李世民执意要去村民家转转,
“知道你罗家堡村民都富了,去旁边的村子,找几户一般条件的农户。”皇帝道。
李逸带皇帝过了罗家堡桥,去了北岸稻地里的三家村。
三家村经过了这五六年,已经由原来的三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十三户。
他们以前是三兄弟,从塬上搬下来的。
过去是靠佃租稻地生活,日子过的很苦。
“你家现在几口人”
皇帝走进一个篱笆围着的小院,黄草苫的屋顶,胡基土砖砌的墙,房屋比较低矮,门窗都开的很小,
屋里比较昏暗。
一个简单的火塘,上面架上陶锅,就相当于是厨房了。
一个没了牙的老婆婆在煮饭,
皇帝特意瞧了锅里,
碾碎的玉米碴子,配上切块的红薯,加入一把米,加入水煮上一大锅,看放那么多水,便知道这是煮稀饭。
老汉挽着裤脚,坐在门口休息。
李逸一行突然的到来,让他们有些手足无措。
“郭老汉,这是皇帝陛下,过来看看你们,你照实说便是。”李逸笑道。
老汉以前跟李逸也熟,毕竟过去李逸在河对岸做村长。
“老汉现在一家有七口人,我们老俩口,还有一儿一女,儿子娶妻生了两个孩子。”
“你今年多大年纪了”李世民看着老汉头发白,牙都掉了大半,问。
“今年四十七了,儿子二十三,女儿十五”
皇帝惊讶的看着这老汉,他觉得老汉说自己六十七他都信,结果才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