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724章 五百义儿

第724章 五百义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724章 五百义儿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中秋节后风不再是热的,凉嗖嗖的。

天微微亮,

塬崖下的土窑洞外,就传来了熟悉的木鱼敲打声,窑洞里垒着大通铺,

铺上睡着一排脑袋朝外的孩子,听到木鱼声,都赶紧起床。

这时的觉睡的是最香的,可没谁敢睡懒觉。

一个约八九岁的大孩子,大声的喊道:“都起床了,赶紧穿衣迭被,洗脸漱口,操场集合。”

“谁要是迟了,一会罚蹲马步。”

窑洞里住的都是群孩子,差不多都是八九岁左右,一屋十人,全是男孩。

他们默默的收拾好出门。

九岁的李恩义是这窑洞里的班长,年纪最大,个头也最高,力气也是最大,说话很管用,要是谁不听,他急了就会拿拳头打人,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孩子,都被他揍服了,没人敢不听。

井里打水,洗脸漱口,

互相帮忙梳理头发,扎成两角,收拾干净整齐,便往操场上去。

“一班,报数。”

李恩义大喊一声。

“一、二、三八、九、十!”

一班十人集合完毕,站成一排。

这时,其它几个班的孩子们也都在集合报数。

孩童们虽小,声音却都很洪亮。

钟声响起,

院长牛义感带着几位老师出现。

“晨操开始,八段锦起,两手托天理三焦。”

牛义感站在台上带操,

李恩义在台下很认真的练习,这八段锦据说还是代王亲传,对于无极普济院的孤儿们来说,代王就如同他们的再生父亲,是孩子们心中最敬仰崇拜的那个人。

每一式,李恩义都认真的练。

八节动作完成,他感觉神清气爽,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牛院长一挥手,

孩子们便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食堂走去,

一班排在最前,大家很守秩序。

靠近食堂,便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肚子更饿了。

食堂的胖婶拿着勺,“都排好队啊。”

李恩义带着一班的去取碗筷,今天的早餐,有小米粥搭配玉米窝头,还有一碗蛋蔬菜汤。

一桶桶的早餐,冒着热气,香飘飘。

孩子们都吸溜着鼻子,似乎把这香气吸进肚里,也能填肚子。

胖婶身边,还有几个妇人,都是来帮忙的义工,是镇子上的居民。

李恩义打到了一碗小米南瓜粥两个玉米窝头,还有一碗蛋汤,汤上漂浮的油、蛋,让他肚子叫的更响了。

“谢谢。”

李恩义对着胖婶她们大声感谢道。

胖婶手上动作不停,笑着道:“谢我们做啥,要感谢的是圣天子一统天下结束战乱,感谢李司徒建立这无极普济院,收养了你们这群孤儿,还要感谢那些捐钱捐粮的好心人,以及来这里帮忙的义工们。”

“快去吃吧,一会得上早课了。”

李恩义点头,来到餐桌前,他们一班十人,围着一张长方桌,没有凳子,就站着吃。

大家都没说话,狼吞虎咽着。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正是最能吃的时候,普济院给孩子的口粮定量并不算少,每月支粮三斗。

一天有一升的主粮定量,再搭配一些杂粮。

小米粥很稠,插上筷子肯定不倒,上面还结了一层米油,窝窝头是用玉米和豆子磨粉做成的,比较粗糙,吃起来有点噎,正好喝口蛋汤。

这窝头比较管饱。

李恩义吃的很快,没有半点浪费。

很快,粥碗汤碗就都干干净净了。

胖婶的声音响起,

“今天还有煮红薯啊,要吃的过来拿,每人一个。”

李恩义露出笑容,没想到今天还有额外的加餐。

红薯很好吃,很甜,甚至蒸出来了。

他来到胖婶面前,接过了一个红薯,是个白薯,比较粉糯,没紫薯那么甜,但吃了感觉更管饱。

“谢谢。”

回到餐桌前,一口口吃着,皮也没有浪费掉。

吃完,

去洗碗筷,摆放好,漱口后带着一班伙伴便去了教室。

这所普济孤儿院,收养的都是五到九岁的孩子,更小的在育婴堂收养,再大的,则就送到作坊去做学徒了。

在这里,孤儿也是半工半读。

上午会上文化课,识字、算数、写字,下午则做些简单的手工活。

李恩义就是关中人,但父亲死于战乱母亲死于饥荒,他成了孤儿,那时才五岁,流浪、乞讨,甚至是偷盗。

只为了能活下去,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可好在坚强的活了下来。

三年前,他乞讨到了御宿乡,饿晕在无极堡前,从此命运改变,被李家办的普济孤儿院收养,

有饭吃,有衣穿,

还能坐在教室里听先生教课,虽然这里条件简陋,不如无极书院,可他很满足。

他想快快长大,好报效李家。

回忆起那段流浪的日子,被狗咬被鹅追,差点被人牙子拐卖,饿急了吃草根树皮结果拉不出来,只能拿树枝去掏。

饿急了也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