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暗流涌动(2 / 2)
“都听好了!”张栋站在县衙的院子里,对着黑压压一片的衙役和护院,声嘶力竭地喊道,“按察使慕容大人明日就要来我县巡查流民安置情况!魏大人有令,必须让安置点看起来‘井然有序’、‘灾民安堵’!谁要是出了差错,不仅我脑袋保不住,你们的主子也不会放过你们!”
他指着几个头领:“你,带一队人,立刻去城西的破庙和城东的废弃仓库,把所有聚集在那里的流民,全部‘请’到城南的那块空地上!记住,是‘请’,但不能让他们乱跑!不听话的,给我‘强行请’!”
“你,带一队人,去仓库里把那些积压的旧布料、旧棉衣都找出来,还有粮仓里的陈米,也准备一些。给那些看起来最惨的流民,发一身衣服,让他们明天有口饭吃。不用管够,样子做足就行!”
“你,带一队人,去城南空地清理场地!把垃圾都给我运走,挖几个临时的厕所,再搭几顶像样点的棚子。告诉那些流民,明天慕容大人来了,谁要是敢乱说话,或者哭哭啼啼,就把他扔到江里去!”
一道道命令如同雪片般下达,衙役和护院们不敢怠慢,立刻行动起来。整个历阳县,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人都在为明天慕容昭的“视察”而紧张地排练着。
城西的破庙里,昏暗潮湿。几十个流民蜷缩在角落里,互相依偎着取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霉味和汗臭味。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正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小声地啜泣着,她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突然,庙门被“砰”地一声踹开,刺眼的阳光照射进来,伴随着衙役们粗暴的呵斥声:“都起来!都起来!官府安置你们去好地方了!快走!”
流民们惊恐地看着冲进来的衙役,他们手持棍棒,面目狰狞。
“我们不去!这里虽然破,但至少能遮风挡雨!”一个年老的流民颤巍巍地说道。
“不去?”领头的衙役冷笑一声,一棍就挥了过去,“老东西,敬酒不吃吃罚酒!给我打!”
一阵混乱的哭喊声、打骂声响起。流民们在棍棒的驱赶下,如同受惊的羊群,被迫离开了他们仅有的栖身之所。小女孩吓得死死抱住母亲的脖子,哭声撕心裂肺。
城南的空地上,同样一片狼藉。护院们挥舞着铁锹,驱赶着试图靠近的流民,清理着地上的污秽。几个简易的棚子被匆匆搭了起来,看起来摇摇欲坠。一些看起来稍微“体面”一点的流民,被挑选出来,换上了还算完整的旧衣服,领到了一小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粥。他们麻木地站在那里,眼神空洞,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张栋骑着马,在几个心腹的簇拥下,在安置点来回巡视。他看着眼前这片被强行“整理”出来的场地,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但更多的是焦躁和不安。这毕竟是临时抱佛脚,破绽太多了。慕容昭那么精明,能瞒得过去吗?
他不敢想,只能一遍遍地催促手下:“快点!再快点!把那边的柴火堆整理一下!那个棚子歪了,赶紧扶正!还有那些孩子,让他们别哭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历阳城上,给这座古老的县城镀上了一层虚假的温暖。城南的安置点,在经过一下午的紧急“装修”后,总算有了一点“人模狗样”。棚子整齐排列,地上的垃圾被清理干净,一些流民穿着统一发放的旧衣服,坐在棚子下,面无表情地啃着干硬的窝头。
张栋看着这一切,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仿佛打了一场大胜仗。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明天,才是真正的考验。慕容昭那双锐利的眼睛,能否被这片刻意营造的“祥和”景象所蒙蔽?
与此同时,和州知州府内,魏坤也收到了张栋的回报。
“大人,历阳县安置点已按计划布置完毕。流民已集中,棚屋、食物、衣物均已到位。”魏忠低声汇报。
魏坤端坐在灯下,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玉佩的寒光映着他深邃的眼眸。“告诉张栋,今夜务必盯紧了,不要出任何纰漏。尤其是那些流民,不能让他们私下串联,更不能让他们接触到任何外来人员。”
“是。”
魏忠退下后,书房里只剩下魏坤一人。灯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他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和州的舆图。他的手指,缓缓地划过历阳县的位置。
“慕容昭,”他轻声呢喃,仿佛在与看不见的对手对话,“你的第一站,我给你准备好了‘惊喜’。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啊。”
他的嘴角,再次浮现出那抹令人捉摸不透的笑容。窗外,夜色渐浓,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而那些在安置点忍饥挨饿、惊魂未定的流民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这场权力博弈中,最微不足道,也最容易被牺牲的棋子。他们只能祈祷,明天那位传说中的“青天大老爷”,能够真正看到他们的苦难,给他们一条生路。但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可能只是另一场精心编织的谎言。
夜,还很长。和州的暗流,才刚刚开始涌动。慕容昭这位铁腕按察使,能否撕破这层层伪装,触及到和州吏治腐败的核心?魏坤苦心经营的关系网,又能否抵挡住这柄来自京城的“尚方宝剑”?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平静的水面下,早已是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