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帝王手段(1 / 2)
当西征大捷的文书送入乾阳殿时,姜齐正对着西域舆图沉思。
文书上“高昌已破,回鹘归降”,他指尖却已划过伊州、焉耆至塔里木河的连绵疆域,相较于攻破一座都城,如何掌控这片广袤土地,才是真正的考验。
内侍躬身等候旨意。
姜齐却先问起了汉武故事。
“当年张骞凿空西域后,武帝是如何守土的?”
“回陛下,武帝设酒泉、武威四郡,置使者校尉领护丝路。”
姜齐颔首浅笑,提笔写下诏书。
“设立西域建设军团,统辖高昌、伊州、焉耆诸地,以耶律大石为都护,总领建设事务。”
这道任命看似寻常,实则暗合汉代“校尉领护”的治理传统,将其从军事管控与行政治理的位置挪开,只负责战后建设。
而后续的人事安排,更显帝王心术的精妙。
萧干封伊州伯,看似赏功,实则将其困于东疆一隅,且无调兵权。
折可大驻军回鹘,明为防备残寇,实则扼守天山通道,形成对西域的侧翼牵制。
诏书拟毕,姜齐望着殿外的晴空自语:“打天下易,治天下难。西域不稳,丝路难通;丝路不通,霸业难成。”
他深知,西州回鹘的覆灭绝非偶然。
这个割据政权常年劫掠商队、阻碍贸易,早已成为大乾经略西域的绊脚石。
商队喋血胡杨林不过是导火索,正如汉武帝借马邑之谋拉开对匈奴战争的序幕,这场征伐,本就是历史的必然。
姜齐的人事布局,堪称历代帝王制衡边疆势力的集大成之作。
耶律大石虽被任命为都护,看似权倾西域,实则处处受限。
其麾下兵力由契丹旧部与奚族步兵混编,且粮草补给需经折可大驻军审核,这与唐代李靖出征时“家眷留京、监军掌粮”的控制手段如出一辙。
更精妙的是,萧干的伊州伯府与耶律大石的都护府形成直接制衡。
伊州是丝路东缘的门户,萧干在此,既可为高昌屏障,又能监视耶律大石的动向。
折可大的驻军则是这盘棋局的定海神针。
这位大乾宿将手握主力,驻守天山以北,既防备慕容烈残余势力反扑,又将耶律大石与萧干的兵力纳入监控范围。
姜齐特意下诏,令西域建设军团的重大军事行动需都护与驻军将军联署方可施行,从制度上杜绝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
三位将领对此心照不宣。
耶律大石到任高昌后,第一件事便是上书朝廷,请求派遣文官协助治理,主动示弱以安君心。
萧干在伊州大兴土木,却严守疆域,绝不越雷池一步。
折可大则专注于北境防御,对西域内部事务不多置喙。
三人如同星辰各司其位,在姜齐的无形掌控下,共同撑起大乾的西域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