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徐宁南征,不留后患(2 / 2)
信中承诺:“若献城归附,城中百姓可免赋税三年,兵丁可以回家,大乾不算旧账!若顽抗到底,破城后严惩首恶,余者虽不杀,却需迁往西域屯田。”
“大乾军三路合围,援军无望,粮草已撑不过五日,再抵抗下去,只会玉石俱焚。”
三日后,永州城门缓缓打开,守将率领士兵出城投降,手中捧着永州的户籍册与地图。
徐宁入城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官吏安抚百姓。
他下令打开军中粮仓,向城中贫民分发粮食。
同时登记户籍,将大军后面跟着的常州四州的百姓挑选出一部分,编入民屯,分配荒地耕种。
又留下一千士兵驻守永州,主力则继续南下。
此时的中路军,不仅未因攻城而减员,反而因吸纳了部分投降的南越士兵,补充了兵力,真正实现了以战养战的稳进。
万劫津,这座横跨红河的津渡,是南越陆路防线的最后一道屏障。
守军在此经营多年,不仅在北岸筑起了高三丈的土城,还在红河水中插满尖木,南岸则铺设鹿砦,架设强弩,形成了水陆联防的阵势。
当中路军抵达时,南越守将站在土城上叫嚣:“除非江水倒流,否则大乾军休想跨过万劫津!”
徐宁却并未动怒,只是下令将十门改良后的小炮推至北岸。
这种小型火炮比传统火炮轻便三成,不过火药改进之后,威力更胜往昔。
“点火,放!”
随着号令,十余炮弹呼啸着飞向南岸的鹿砦,轰鸣之后,瞬间炸起熊熊大火。
南越守军惊慌失措,忙着救火,却不知大乾的水师战船已从下游悄悄迂回,搭载着两千步兵,在南岸下游三里处登陆。
“夹击之时已到!”
徐宁见南岸火起,当即下令中路军架设浮桥。
士兵们推着早已准备好的原木,迅速搭建浮桥,北岸的强弩同时发射,掩护步兵过桥。
南岸的南越军腹背受敌,既要应对登陆的水师步兵,又要抵挡过桥的中路军,还要防着不时轰过来的炮弹,很快便阵脚大乱。
土城上的守将见大势已去,想要自刎,却被身边的士兵拦下,捆着献给了徐宁。
攻克万劫津后,徐宁特意查看了南越军的防御工事,对副将感慨道:“南越军并非无谋,只是武备差距太大。他们的强弩射程不足百步,而咱们的强弩能射一百五十步;他们的防御靠土城、鹿砦,咱们却有火炮。这种差距,不是靠勇气就能弥补的。”
他下令将南越军的防御工事拆毁,仅留下浮桥,同时派士兵清理红河中的尖木,确保后续粮草运输畅通,每一步行动,都透着稳扎稳打、不留隐患的思路。
启元四年正月,当中路军攻占嘉林、武宁的消息传到升龙时,南越都城内一片恐慌。
嘉林是升龙的东部门户,武宁则控制着升龙通往清化的陆路,这两座城池的失陷,意味着升龙已无险可守。
王英与段三娘在皇宫内紧急议事,最终决定放弃升龙,率领残军退守清化,那里地处南越中部,多山地丘陵,便于开展游击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