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可以开始了(2 / 2)
老周,这位在国内扎根多年的老将,再次发挥了他的作用。
他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将《被抹除的证言》转交给了在日内瓦任职的前联合国科技顾问——一位以敢言着称的德国女教授,艾娃·冯·哈贝斯。
艾娃教授,一个在科技伦理领域拥有极高声望的学者,她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而闻名。
她就像一柄锋利的解剖刀,能够精准地剖析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困境。
欧洲科技伦理峰会,一个汇聚了全球顶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盛会。
艾娃教授站在讲台上,目光如炬,声音铿锵有力。
“我们必须警惕,科技进步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伦理的缺失。”她缓缓地打开《被抹除的证言》,将其中的内容公之于众。
她公开引用《被抹除的证言》中的数据,质疑“亚太未来安全研究所”的中立性,并呼吁成立独立调查组,对山本健吾的死因,以及该研究所的科研伦理进行全面调查。
会场一片哗然。
山本健吾的名字,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山本被迫再度回应,他试图淡化事件的影响,将小野真美塑造成一个被利用的棋子。
“小野真美女士,受到了外部势力的蛊惑,传播未经证实的阴谋论。”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却掩饰不住一丝慌乱。
楚墨等待的,正是山本的这句“定性”。
他要将山本逼入一个不得不战的境地,让他无法再隐藏在幕后。
飞鱼,这位精明果敢的海外事务负责人,再次展现了她的实力。
她迅速在全球科技社群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溯源挑战”。
“任何机构或个人,若能证明《被抹除的证言》中任一数据造假,华芯将捐赠一千万美元,用于科技伦理研究。”
这不仅仅是一场挑战,更是一场豪赌。
楚墨要用真金白银,撬动整个科技界的良知。
林晚,代号“夜莺”的国安局外勤探员,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她如同一个幽灵,穿梭在信息网络中,收集着各种情报。
她监测到,在“溯源挑战”发起的48小时内,山本团队紧急调动了三家海外数据验证机构,试图“打假”,证明《被抹除的证言》的数据存在造假。
然而,他们失败了。
他们无法提供原始病历与会议记录,这些关键证据,都被山本团队精心销毁。
更致命的是,其中一家机构被曝光长期接受漂亮国国防部资助,其“独立性”遭到了广泛质疑。
舆论再次反转。
楚墨抓住机会,让飞鱼发布了一份《关于“质疑权”滥用的预警报告》。
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山本团队如何通过“选择性打假”,制造“虚假争议”,试图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当质疑本身成为武器,真相就成了靶子。”报告的结尾,掷地有声。
伊万·彼得罗夫,这位现实主义的毛熊国驻华商务参赞,再次带来了新的情报。
山本试图通过毛熊国某边缘智库施压,要求其在ITU会议上反对“国际技术真相委员会”提案,报价三百万欧元。
楚墨不动声色,他并没有直接拒绝山本的提议,反而让伊万“接受”了这次合作。
当然,他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提供“完整资金流转证据”。
三天后,一笔来自开曼群岛基金的转账记录,被完整截获。
经过比对,该基金曾向三家推动对华技术封锁的漂亮国游说集团注资。
证据确凿。
楚墨将这些证据链封装成一份《政策游说与技术封锁的共生结构》白皮书,并没有公开发布,而是仅仅向ITU的15个中立成员国代表,定向发送。
这些国家,在科技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ITU的决策。
夜幕深沉,楚墨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的灯火。
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够洞穿一切阴谋诡计。
他缓缓地转过身,看向站在一旁的飞鱼。
“准备一下,明天我们要去一趟瑞士。”
飞鱼微微一怔,
楚墨没有解释,只是拿起桌上的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楚墨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告诉老周,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