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火炬导师计划(2 / 2)
终于,屏幕上跳出了“完成”的字样。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欢呼声瞬间爆发,工程师们互相拥抱,庆祝这历史性的一刻。
阿米尔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就在庆祝的浪潮中,一个略带稚嫩的声音显得格外突兀:“等等,阿米尔博士,检测仪显示批次稳定性异常!”
说话的是努尔·艾哈迈德,俾路支省走出来的青年技工,也是“南线星火计划”的首批本土操作员之一。
他原本只是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但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对技术的热爱,很快就脱颖而出。
阿米尔笑容一僵,快步走到检测仪前,仔细查看数据。
确实,各项指标都有些漂移,这意味着这批光刻胶的质量并不稳定,无法投入大规模生产。
“怎么会这样?”阿米尔眉头紧锁,百思不得其解。
努尔没有说话,他迅速调取了边缘计算模组近三个月的运行日志,密密麻麻的数据在他眼中飞速流淌。
他自学过python(蟒蛇编程语言),很快就写出了一段脚本,重建了参数模型。
“阿米尔博士,我发现冷却系统的温度曲线有些异常,”努尔指着屏幕上的图表,“卡拉奇的电压波动比较大,导致冷却系统产生了微小的偏移,从而影响了光刻胶的稳定性。”
阿米尔有些惊讶地看着努尔,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操作员竟然能发现如此细微的问题。
他走到无尘室的白板前,努尔迅速跟上,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了修正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pId(比例-积分-微分)参数,来补偿电压波动对冷却系统的影响……”努尔一边讲解,一边在白板上写下复杂的公式。
阿米尔凝视着白板上的方案,越看越觉得可行。
他转过头,用力拍了拍努尔的肩膀:“努尔,你做得很好!从今天起,你不再是操作员了,你是工程师了!”
努尔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感到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
与此同时,工厂的数据存储服务器也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局反间谍处上校塔希尔·拉赫曼,带着一队士兵,突然出现在机房门口。
“奉命检查数据存储服务器,验证是否存在隐蔽上传行为。”塔希尔面色冷峻,语气强硬。
自从华芯科技进入巴基斯坦市场以来,塔希尔就一直对这项合作持怀疑态度。
他坚信,任何外国的技术援助都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努尔挺身而出,走到机柜前,当众打开了物理断网开关。
他指着屏幕上的本地日志审计界面,大声说道:“塔希尔上校,我们的服务器是物理断网的,所有数据都保存在本地,并且有严格的审计记录。”
接着,他用乌尔都语朗读了《星火计划技术协议》第三条:“设备所有权归巴方,技术支持可撤回,但不得干涉生产决策。”
围观的工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对塔希尔这种不信任的态度感到不满。
塔希尔面无表情地离开了机房,但他并没有放弃。
当晚,他下令加强了厂区外围的安保,理由是“防止外部破坏”。
远在迪拜,樱花国(此处可能指日本)驻迪拜商务领事山本由纪,也密切关注着卡拉奇工厂的动态。
当她得知努尔的出色表现后,立刻调整了策略。
她授意“亚洲未来基金会”,在伊斯兰堡资助了一项名为“技术自决青年营”的培训项目。
这个项目表面上教授晶圆制造的基础知识,实则灌输“外来技术必带枷锁”的极端观点。
多名参加过该项目的学生,在结业后进入巴基斯坦各地的科技园区实习,他们悄然散布关于华芯设备“潜藏后门”的谣言,试图动摇民众对中巴技术合作的信任。
这些舆情异动很快就传到了楚墨的耳朵里。
他没有直接辟谣,而是指示雷诺启动“火炬导师计划”。
“遴选十名华芯资深工程师,以个人名义赴南线合作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技术陪跑,不限定课题,不签署绑定协议,唯一的要求是留下一套能独立迭代的方法论。”楚墨对雷诺说道。
努尔成为了首位结对学员,而他的导师,正是华芯科技芯片工厂的主管,理想主义者白天。
白天通过远程指导,帮助努尔开发一套适用于高温高湿环境的工艺补偿算法。
这套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光刻胶的稳定性,降低废品率。
几个月的时间里,努尔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
他不仅掌握了光刻工艺的精髓,还学会了如何独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