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你拿秦淮河花舫考验生员?(1 / 2)
洪武七年的南京城已经初具规模,街道上的行人虽然还达不到摩肩接踵的程度,却也勉强够得上行他如织的标准。
至于道路两旁的各种铺子,更是有了一种“万物竞发、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没有刚刚那个惹人心烦的“山东来的羊汤”,一切就会更加完美。
不知不觉的,杨少峰和朱标两人就逛到了秦淮河。
此时花舫上的姐儿们都还在休息,唯有等到天色将晚之时,各家花舫才会挂上灯笼迎客。
杨少峰驻足在秦淮河边,先是看了看停泊休息的花舫,又看了看身后的夫子庙。
敲个黑板。
夫子庙从来都不是单独为了祭祀孔子而建。
完整的夫子庙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包含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占地面积极大。
南京的夫子庙也并不是老登时期建立,而是可以追溯到东晋咸康三年,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重建后称为建康府学;胡元时期改为集庆路学,老登称帝之后改为国子学,后来又改为应天府学。
“府学前面就是秦淮河。”
杨少峰啧了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白天上学,晚上上船。”
“拿这个考验生员?哪个生员经得起这样儿的考验!?”
“烟雨朦胧的花舫,春心骚动的才子佳人,啧啧。”
“光是这份意境,就不是登州大学所能比。”
“……”
朱标不自觉地瞥了杨少峰一眼,又满是无奈的叹息一声。
很明显,之所以会在秦淮河边拉一踩一,就是因为刚刚那家羊肉摊子而生起来的气还没彻底消下去。
摊上这么个小心眼儿的姐夫,是孤的福气。
……
就在杨少峰和朱标四处闲逛的时候,朱皇帝正拉着李善长和刘伯温、常遇春等人开小会。
“从洪武元年开始,截止到洪武七年六月三十。”
朱皇帝伸手指着户部和通政司呈上来的奏本,说道:“各布政使司、都司,一共清理山头十万余,清理山寨、匪寨十万余,安置入山避祸的百姓约三百万,绞杀山匪约百万。”
随着朱皇帝的话音落下,李善长和刘伯温、常遇春等人顿时陷入了沉默当中。
三百万,百万。
这是两个相当沉重的数字。
整个大明的丁口数量,历经七年的休养生息,也不过是七千万左右。
就这,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统计户籍黄册而清查出的隐户。
入山避祸的百姓数量三百万,几乎就意味着每三十五个百姓当中,就有一个人逃进了山里。
在老老实实耕种都不一定能够填饱肚子的年月,山里除了能够躲避兵灾这么一个优势之外,其他方面只会比老实耕种更加困难。
无论是居住,还是施肥,又或者是灌溉。
至于绞杀山匪百万,这个就更加要命——哪里是一百个山匪祸害一个百姓,百万山匪都足以祸害到上万的百姓。
更何况,也不存在一百个山匪祸害一个百姓的比例。
因为这个比例太低,简直就是低得离谱。
任谁都知道,被山匪祸害的百姓数量绝对要远远超过“万”这个单位。
朱皇帝曲起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搜山检海,不能停。”
“下一步,还要清查各地庶民蓄奴、役兵为奴的问题,顺带着清查各地的陈年旧案。”
听到陈年旧案这四个字,李善长和刘伯温、常遇春等人顿时来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