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得水利兮给足富(2 / 2)
第三件事说重要也不重要,但要说不重要,也不太对,因为其中牵扯着汉军上下许多人,甚至包括魏胜与刘淮这二人。
那就是宋国的反应。
正月十七日,在结束了南线的事情之后,刘淮命令王雄矣率军驻扎宿州,而他则快马加鞭回到了济南府。
作为汉军的战时指挥中心,此时的济南府也从之前那种大型军事堡垒的状态中解脱了出来,重新变得繁盛。
北清河之上,商船来往不断,农田中也渐渐有农人往来,几大片冬小麦的田地已经渐渐变得有些绿色。
不少官吏在水渠上往来,不停的指指点点,打开地图之后比比划划,身边还有几个点头哈腰的短打汉子。
“嘿!”刘淮在官道上勒住了战马,对着一名穿着吏员黑袍,却在寒风中将袍裾塞到腰带中,裤腿高高挽起的中年人喊道:“这是在作甚”
那名小吏正在指着一张纸说着什么,闻言不耐抬头,看见了那面‘靖难’大旗方才反应过来,连忙从地头跑了过来:“刘大郎君当面,在下这厢有礼了。”
面对着这明显是从戏文中学来的礼节,刘淮有些哭笑不得,却还是摆手说道:“勿要多礼,这时节召集人手来干什么”
“禀大郎君,这是何长史的命令,让俺们趁着民夫都回乡的这几日工夫,抓紧时间整修一下乡间水利,梁支使(梁球)拿出了一系列计划,将要在这一个月之内,挖开三条沟渠,足以灌溉历城周边,万顷良田。”
刘淮接过小吏递来的几张纸,翻阅起来。
第一张写着官府的具体命令,之下还有知济南府与知历城县的两方大印;
第二三张则是具体这个小吏的职责,召集张家庄等六处村镇的民夫,在一个月之内挖开张家庄到六村的一处沟渠,沟渠多宽、多深都有完整的施工要求;
第四张则是官府承诺,到时候会有粮食送达,会有布匹与银钱当作酬劳。这些财货肯定是不够的,但这沟渠挖开毕竟是为了浇灌百姓的耕地,到时候需要小吏将用水分配好,以此来发动百姓修渠。
第五张则是完整但是简易的水利地图。从其上可以看出来,梁球想要从北清河引出三条支流来,联通小清河,再向南延伸一段,以此来灌溉比较缺水的历城南部地区,从而让这万顷的土地成为上好的水田。
刘淮将文书递还给小吏:“你叫什么名字”
小吏有些激动:“俺叫彭大海,是历城县班头。”
刘淮点头:“你既然是本地人,又是吏员,当知道一些内情,你且来说一说,这个工程看起来也不难,召集民夫一个月就能做好,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去做呢”
彭大海没有想到刘淮竟然第一句就问如此刁钻的问题,讪笑了两声,看左右无人方才说道:“好教都统郎君知道,这事也不算是秘密,早在前宋的时候,就有大官想要如此兴修水利,而且还想要直接挖成运河,方便历城与北清河那边进行船运,甚至……”
说着,彭大海抖了抖最后一张简易施工图:“甚至这张图,已经在民间传了许久了,俺记得俺小时候就见过它,有许多州官县官想要干出一些政绩来,却始终没办法开工。”
刘淮恍然,指了指北清河的方向:“也就是说有人阻拦”
彭大海叹了口气:“英明无过于都统郎君。”
彭大海又在简易地图上指了指历城西北的一处位置,随后又踮起脚尖来,指向了北方:“若想要引出沟渠来,则需要在那里围堰蓄水,将会淹没两百多亩的水田,抬高北清河河道,还得淹沿途百亩的田地。
这些水田,可不是寻常大户的家产。有林家,有方家,还有石家的,都是顶级豪门大户,莫说俺们普通小民,就连那些知州知县也惹不起,此事也就只能作罢了。”
说到这里,彭大海拱手作揖说道:“还是魏公与大郎君来了,方才将此事做成,俺在此谢过大郎君了。”
虽然依照最基础的算数来说,万顷良田要比几百亩水田重要的多,但对于面临‘我家真的有一头牛’的选择时,这些大户根本就是善财难舍的。
更何况这些家族在官场上也不是没有助力,让他们为一群泥腿子让利,属实是想多了。
这就是标准的地主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了。
但汉军哪管你这个
尤其是济南府豪强还在之前做出了武装抵抗的举动,更给了何伯求收拾他们的借口。
如同林氏等大家族被强制分家,按照官府田册的存档与具体户口,进行族内分田。
家族主脉主房直接被迁徙到别的地方。
以后你们族内想要祭祖,乃至于再次设置共同的族产,官府管不着,但也别想再出现所有田地归于一族的情况了。
“彭大海,好好干。”刘淮点了点头,俯身拍着彭大海的肩膀说道:“尽心尽力,早晚有大前途。”
彭大海听闻此言,立即觉得骨头都轻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