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安西军何在?在!【求追订】(2 / 2)
“初期,留守的安西、河西等各镇唐军还能跟吐蕃斗个你来我往,但随着安史之乱久久不能平息,唐庭无法对西域提供丝毫帮助,导致河西、安西各镇得不到兵员、物资的补充,实力不断下降。”
“公元760年,河西军镇多被吐蕃攻陷,朝廷闻讯急派郭昕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抵御吐蕃进攻。然而就在郭昕去西域不久,河西镇便全为吐蕃攻占。”
“郭昕这一去就是二十余年——见朝廷多年不派人来换防,郭昕便于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派人绕道北庭、回鹘回中土禀报安西情况。”
“这时,唐庭才知道安西尚未陷落,唐皇遂加封郭昕为御史大夫、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武威郡王,又将所有留守安西的唐军将士连升七级。”
“但因河西被吐蕃占据,唐庭又内乱不止,财政困难,故而没能对安西军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此时,最早驻守安西的将士,已戍守西域三十余载···”
镜头中,代表安西军的画面中,大唐将士中已经出现不少头发花白的老卒,令人望之目涩。
而观影众人,哪怕是嫔妃、公主,只要懂事的,此时神色也变得无比郑重,甚至眼圈微微泛红。
“就在安西军这次联络朝廷后没几年,西域局势发生巨变。”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北庭,安西都护府就此孤立无援。最可怕的是,安西都护府就此彻底与朝廷断了联络。”
“至于之后,安西都护府如何,《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
接着,视频中出现一段《资治通鉴》原文,意思与之前朱标所讲的大差不差。
最后一句令人印象尤其深刻: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固守。
如朱标、朱橚、朱椿、朱雄英等读史较多的人,看着一句就能推测出,《资治通鉴》作者认为,安西四镇中的三镇多半是在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占不久就相继陷落了。
西州(龟兹,安西都护府治所)就算一时没陷落,可在四面皆敌,孤城无援的情况下又能坚持多久?
所以,到这里视频虽然过了一半,可朱标、朱雄英等人仍旧难以理解,为何之前短诗中说“独抗四十载”。
若是以郭昕760年巡守西域算起,到790年北庭陷落,也才三十年——难不成北庭陷落后安西仅凭西州一城又坚守了十年?
就在朱标思索这种可能时,视频画面一转,开始呈现以现代为背景的一些镜头、画面。
只见一支支现代考古队踏足西域,在戈壁沙漠中、冰川裂缝里,发现了诸多被黄沙、冰雪掩埋的烽燧、军堡遗迹以及将士骸骨和遗物。
随后镜头一转,到了博物馆中。
便见视频中镜头对着那些文物放大,并配以文字解释,老朱、朱标等人终于知道这些文物是什么了。
画面中先是出现了一枚代表身份的鎏金铜鱼符,上刻“左疏勒镇第四烽”。不用想,看不到的另一面必然刻着该大唐将士的职位、名字。
旁边还有一份家书残页(木牍),上面字迹潦草似在颤抖,朽化得难以辨认。
后世考古破译出的文字内容显示在旁:戍葱岭整十载,胡须尽白!
原塔什库尔干河谷夯土层,经鉴定都出自贞元九年(793年)。
看到这里,如朱标、朱雄英等较为聪明的,已然想到一件事——这鱼符及家书木牍年代出自793年的话,那么这名大唐将士写下家书时,必然时间更靠后些。
也即是说,在北庭都护府陷落后,安西都护府的疏勒镇至少还坚守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