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99章 三杨之一投燕藩,欲借报刊宣燕国【求追订】

第499章 三杨之一投燕藩,欲借报刊宣燕国【求追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虽然觉得杨荣“文凭”太低,可出于对刘隽眼光的信任,朱棣还是道:“那就安排个时间,俺见见他。”

“是。”

朱棣吃过午饭,又睡了会儿,奉命去调查《海国图刊》真实销量的张辅终于回来了。

“大王,根据卑职的调查,《海国图刊》虽不像那书僮吆喝的一般销量仅次于《海外风物》,但在该类报刊中销量却常年位列前五,另外确实有一个月销量位列京师该类刊物销量第二。”

朱棣并不算意外,问:“那你们可曾打听那出版社底细?”

张辅道,“那天海出版社名义上是航海侯庶子张茂所办,但实际是由两名富贾出钱创立和运营,张茂只管拿干股及应付一些官面上的事。”

航海侯庶子罩着的出版社?

朱棣皱眉思虑起来。

航海侯张赫是早年便追随朱元璋起兵的将领之一,而且是带兵入股的那种,渡江前便因功晋升为万户。

不过渡江后,张赫表现就相对平凡了些,因此大明开国那波封赏,张赫只得了个福州卫都指挥副使的职位。

之后,张赫先在福建、浙江沿海练水师,剿灭倭寇、海盗,后又负责开辟南方至辽地的海上运输航道,数年之后方在洪武十年累功封航海侯。

原本,张赫这个侯爵在大明开国诸多武勋当中并不显眼,甚至可以说排名很靠后。

但自从大明开海,重视航海、海贸以来,张赫在军中地位便迅速提升,后来成为李文忠之下对大明海军影响力颇大的几位海军大将之一。

虽然几年前,张赫便因病重告退,在家容养,但在南海水师中仍颇具影响力。

而张赫嫡长子张荣,更是南海水师一支舰队的指挥使,并且因功封伯,属于大明海军高级将领之一。

张赫还有不少子侄、族人在各部海军中任职,称得上是大明海军中的“将门”了。

不过张茂这个庶子之名,朱棣之前倒是没听说过,想来应该是没在军中任职。

念及此处,朱棣便道:“去约一下张茂和两名富贾,下午俺在德云楼请他们吃饭。”

“是!”

张辅应声又跑去办事了。

待张辅离开后,刘隽才问:“大王有意用这天海出版社布局?还是想借张茂交好航海侯家族?”

朱棣道,“俺一海外藩王,交好朝廷大将之家不是惹父皇不痛快吗?俺寻那天海出版社,只是想让其帮忙宣传燕国,看能否在大明吸引一些人才到燕国去。”

说完,朱棣拿出一册《海国图刊》递给刘隽看。

刘隽翻着大概阅览了,不禁莞尔一笑,“大王,这《海国图刊》看似是模仿《海外风物》,可内容却多荒诞不实之处。”

“若真有人因为看了这图刊便想到去燕国博取富贵,只怕是人才的可能性极小。”

朱棣无奈叹道,“俺知道——就算能吸引一些普通人到燕国也是好的,咱们燕国的汉人还是太少了,且多是军户。”

“朝廷又不许海外藩国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移民,俺也只能利用这些报刊了——若是某人看了报刊,主动出海投了燕国,朝廷总不会怪到俺身上吧?”

说到最后,朱棣又露出了笑意,觉得自己这个主意挺不错。

刘隽点头,“若如此,大王倒是不妨多寻几家报刊,让他们帮忙宣传燕国,招引人才。”

“俺正有此意,不过不能都在京师寻,还得去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各寻一两家。”

刘隽作揖,“这事大王便交给微臣吧。”

“那就有劳刘先生走一趟了。”

下午。

朱棣在德云楼第三层的一间包厢见到了张茂及天海出版社的另两位东家,边喝茶边听评书边谈事。

一番交谈后,朱棣便看出来,张茂是个平庸之辈,而且有些贪财好色。

他并不意外,事实上,如今大明开国功爵家族中出色的二代、三代子弟本就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平庸之辈,没有父辈光彩,不成为欺压良善、违犯律法的纨绔子弟就算好的了。

闲话扯得差不多后,朱棣便道:“实不相瞒,孤此番是想请张四公子帮个忙。”

张茂在张家只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对于能结交到朱棣这样颇有实力的藩王很是兴奋,闻言立马带着讨好之意道:“不知在下有什么能帮到殿下的?”

反倒是旁边两名商贾警惕些,闻言面带忧色,显然是担心朱棣让他们干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须知,古往今来卷入皇室争斗中的人,大多都没好下场,更别说他们只是两个普通富贾了。

可惜此时他们做不了主。

朱棣喝了口茶,听剧情,才缓缓道:“孤希望《海国图刊》能专门出几篇介绍印度次大陆,尤其是燕国的文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