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登岛立碑(1 / 2)
张无忌踏着金乌神光登岸时,整座岛屿突然剧烈震颤。
被血染紫的沙滩下浮现出纵横交错的青铜脉络——竟是秦始皇时期徐福埋下的镇龙钉,此刻正被足利义满的残血激活,发出鬼哭般的嗡鸣。
好个鸠占鹊巢。
张无忌袖中滑落七枚铜钱,落地即成北斗阵型。
铜钱孔洞中射出星光,将最先破土而出的青铜钉定在原地。
那钉身上永镇夷洲的篆文在星光照耀下,竟扭曲成琉球归明四字。
常遇春挥剑劈开最后一道血雾,忽然发现祭坛废墟中露出半截玄武岩碑。
郑璥率领幸存的琉球土酋跪拜时,祭坛四周突然生长出七棵朱槿树。
这种被土着称为太阳泪的神树,枝头绽放的花朵竟天然形成年号。
张无忌拾起一朵飘落的朱槿别在玉册上,整本玉册顿时浮现出《琉球风土记》的金色文字。
自今日始,设流求布政使司。
张无忌话音未落,海面升起三十六座珊瑚礁,天然排列成泉州港的格局。
更奇的是礁石上密布蜂窝状孔洞,每当潮汐涌动便奏响《咸池》古乐。
马三保捧出备用的大明宝钞铜版,往最大的礁石上一压,石面立即显出清晰的琉球宝钞水印。
常遇春正指挥士卒清理废墟,忽见被血祭污染的泥土中钻出无数莹白海螺。
这些螺壳自动拼接成微缩版紫禁城造型,螺口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桥梁,另一端赫然连接着福州城的镇海楼。
张无忌大笑,取出武当山带来的紫霄宫琉璃瓦,往螺壳建筑群中央一抛,霎时化作巍峨的奉天殿。
张无忌以指代笔,在最后一页补录今日之事,墨迹未干便化作珊瑚纹样渗入书页——这正是南海鲛人泪混合砗磲粉调制的千年墨。
图中标注的七处泉眼同时喷涌,泉水落地即成《大明混一图》的浮雕。
张无忌解下纯阳无极令投入主泉,整座岛屿的地貌开始缓缓变化:倭寇建造的天守阁坍塌处生长出妈祖庙,血祭沟渠自行改道为八卦水渠。
黎明前,最后一道封印解除。
十二艘沉没的秦代楼船浮出海面,船身缠绕的青铜海藻脱落後,露出舱内整箱的钱和《论语》竹简。
张无忌抚过那些刻有琅琊水师的船板,转头对常遇春道:召闽浙工匠,以此秦船为骨,再造一座海上泉州。
话一说完,张无忌立刻下令让人去准备一块巨大而厚重的石碑,并将其放置在琉球岛的正中心位置。
这块石碑不仅要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还要成为一个永恒的见证。
紧接着,张无忌深吸一口气,迅速调动起体内的九阴九阳内力。
他的手指如同闪电一般迅速移动,以指代笔,在石碑上刻下了一行行刚劲有力的字迹。
“大明隆武十五年,皇帝张无忌亲率十万水师登岛。”
这一句话,不仅记录了时间和人物,更彰显了张无忌的威严和决心。
“琉球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句话明确地表达了琉球与华夏的历史渊源和紧密联系,强调了琉球对于华夏的重要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王朝交替,琉球永属汉土,琉球居民永属汉人。”
这一句则是对未来的承诺,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琉球都将永远属于华夏,琉球的居民也将永远是汉人。
最后,张无忌在石碑上刻下了“后世子孙勿忘初心,华夏统一,势不可挡!”
这句话,既是对后人的警示,也是对华夏统一的坚定信念。
当张无忌完成刻字后,他缓缓放下手指,凝视着石碑上的字迹,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这块石碑将成为琉球岛的标志性建筑,见证着华夏的统一和繁荣。
石碑落成的刹那,天穹忽然裂开一道金光。
张无忌负手而立,玄色披风在咸涩的海风中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