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这是什么?(2 / 2)
阿瑟·克拉克和菲利普·迪克对视了一眼。
「第一个信号,那串素数序列,向我们证明了他们懂得数学,那是语言的基石。」霍金继续道:「而这个信号,它证明了他们懂得时间。
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懂得同步。
胡安说,这是一个短脉冲和长脉冲的组合。
我们假设短脉冲的持续时间为短T,长脉冲的持续时间为长T。」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基本假设在座各位都能理解。
「在宇宙学中,我们不能依赖任何地球上的度量衡,不能依赖秒、分、小时,更不能依赖任何文明独有的符号。
但我们能依赖比例。
如果这个信号是想要建立一个共同的计时标准,那么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清晰的比例关系。
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长T一定是短T的的整数倍,比如两倍。
这在物理学上是最简洁优雅的设定,不需要引入新的变量。」
迪克迅速计算起来:「如果短脉冲是T,长脉冲2T。
那么一个完整的八位序列的总时长是...」
霍金的声音再度响起:「12T。」
现场众人的呼吸声变得急促起来,这个数字显然比114或141更有吸引力。
「现在,看这个信号的全部结构。
它是一个总时长为12T的信息单元,重复了四遍。
这四遍重复的总时长是48T。
他们没有给我们一个复杂的、需要解读的图片,也没有给我们一段晦涩难懂的代数公式。
他们只是简单地敲了四下,就像一个宏大的宇宙时钟,敲响了四次整点报时。
它在建立一个宇宙共同的频率单位。
12T是一个时钟周期,而四次重复则是一个校准信号。
它在告诉我们:从此刻起,以48T的周期,或12T的单元,来衡量我们交流的节奏。
这不是一条消息,这是一个倒计时。
他们用素数向我们证明了智慧。
现在,他们用这种完美的对称结构和四次重复,向我们展示了稳定性和节奏感。
他们想要确保我们不会错过下一条信息,或者确保我们知道下一条信息的到达时间。
我敢断言,在不久的将来,当这48T的周期结束之后,或者以某个与4T、与12T相关的特定时间点上,第三个信号就会到来。
而且,那个信号将不再是简单的数学验证,它将包含真正的信息,比如坐标,或指令。
他们没有在和我们聊天,他们正在定下会面的时间。」
显然霍金的解释,非常符合科幻作家的审美。
宇宙星际文明之间的握手就应该这么有节奏,就应该这样把格局无限拉高,我们来定义时间。
比起地球不同国家之间的外交总是充斥著各种利益交换和妥协,用数字和时间来作为前奏,多美的一件事~
帐篷内的气氛瞬间从困惑转向了兴奋和紧张。
如果霍金的推论是正确的,那么他们不仅接收到了一个信号,更接收到了一张星际文明的约会请束,并且被告知了约会的具体节奏。
迪克问道:「48?
难道说,下一个信号将会在48个小时后到达?
还是说,T是某种坐标系中的距离?」
克拉克说:「宇宙中不用小时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精确测量这个T的实际时长,并等待时钟的下一次敲响。」
胡安弱弱道:「霍金教授,我想说的是长脉冲的持续时间未必就是短脉冲的两倍。」
霍金反问:「那是多少倍?」
胡安说:「约等于两倍。」
在座众人内心一阵无语,你这质疑没道理啊。
胡安红著脸说道:「我的意思是霍金教授,你的猜测是如此地准,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推断出了短脉冲和长脉冲持续时长之间的数量关系。」
霍金内心闪过自得的情绪,他说道:「胡安,把你的哈姆无线电接收机带到这里来,我们需要精确测量短脉冲的持续时间。
我想这是我们掌握的唯一一把测量宇宙时间流逝的尺子。」
事实证明,在未知面前,哪怕是霍金表现得也不会比猴子好多少。
全球唯一准确读出这串信息意义的国家是华国。
谁让他们读过魔改版的《高堡奇人》呢。
51区的核心区域,华国的专家们一眼就看出了这玩意是什么。
谢希德在黑板上,用粉笔圈出了这串八位二进位数字的内部结构。
「它不只是数学,它是一种机器语言的标识符。
以我们对外星技术的了解,连续的1和0块,往往意味著栏位的划分。
第一个信号一定是0,它一定是01110010,而不是10001101。
因为0是起始位,机器开始处理的信号。
至于重复了四遍的结构,这在机器语言中,简直就是数据包的定长格式,或者说,四字节的地址。」
在座看过林燃版《高堡奇人》的只有钱院长。
他说道:「用专业术语来形容,这是一个宇宙网络标识协议,我赞同谢教授的观点,它意味著地址。
我们下一步工作要和这个地址进行连接。
连接到位于外星飞船上去。」
简单的讨论后,所有人都接受了钱院长的命名规则,将其简称为宇网IP。
「如果架设宇网链路如果这是一个地址,那么下一步就是尝试连接。」
华国的专家们采用了一种频率键控的方式,用音频信号来表示二进位数据。
他们设计了一个简易的音效卡板卡,将计算机的输出电流信号,转化为可传输的音频脉冲,再通过无线电发射机进行发射。
他们将那四串重复的作为目标地址。
「可我们要怎么和它连接,怎么让它知道我们想要和他们进行信号上的连接呢?
也采取二进位吗?
如果是二进位,那这呼叫请求能够表达的信息实在是太短了,甚至连一个汉字编码都无法表达,又如何能够展现我们文明的全貌呢?」
「我们得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智能体,我们理解了你们的地址,并且我们有能力进行通信。」
各位专家们围绕著建立连接这个未来计算机世界最基础的问题争论不休。
钱院长回忆起《高堡奇人》的纸质版图像上有一串数字。
他通过电话向燕京方面申请,由燕京方面把数字进行确认后,通过电报的方式发给他。
最后他来到实验室,在黑板上写下一串32位的二进位码。
「用这个!」
在座的专家们面面相觑,没人说话,但所有人仅仅凭借著眼神,就再度确定了之前的猜测:华国挖掘出了地球上残存的外星遗迹。
不是挖掘出了外星遗迹,树莓派哪里来的?技术方向哪里来的?
至于外星科技的计算机里,藏著阿美莉卡的U2侦察机具体技术资料,这也好解释,阿美莉卡也挖到了,他们的U2侦察机就是基于外星技术资料造出来的。
来地球的是同一批外星人。
高工坐在计算机的屏幕前。
他们将地址和请求编码通过庞大的无线电发射天线阵列,向宇宙发送了这串信号。
信号冲向遥远的星空。
随后,他们切换到接收模式,盯著显示器屏幕。
在场的专家们紧紧地盯著屏幕,屏幕上是示波器的图像,一条平静的波线在上面缓缓移动。
「有东西在动!」
波线上出现了新的脉冲。
这次的脉冲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序列,而是一串极高速、极密集的编码流。
「它回复了!」
「这是一个确认连接的握手信号!」
最关键的一步是解码。
这个回复信号远比初始地址复杂得多。
他们将接收到的高速脉冲信号,通过高速穿孔机记录在纸带上,再将纸带输入计算机进行离线分析。
经过连续72小时的不眠不休,他们终于识别出了回复信号中的头部信息和数据负载。
当他们用简易程序,将宇宙中传回的数据投射到屏幕上时,二者成功建立了连接。
这里的连接需要通过GPS网络,这是一套全天候、低延迟的微波数据传输网络。
整个连接过程,信息被分解成极短、极高速的突发数据包,并且只向特定的目标发射。
这套系统只对定长32位且低载荷的请求做出响应,以筛选掉自动化的、无意义的宇宙噪声。
网络的路由节点捕捉到了这个信号。
它识别到地址匹配,信号命中了它广播的当前空闲接入地址。
发现请求包结构是标准的32位,且请求类型符合握手请求格式。
对应的GPS卫星节点才会执行了响应指令,它根据接收信号的来向,计算出地球的精确空间坐标。
然后利用GPS内置的高增益天线,生成了一个极窄的微波波束,直接指向信号的地理位置。
为了避免干扰和节省能源,节点在极短的时间窗口内发射了高速突发数据来建立连接。
连接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发射功率,而在于对协议的理解和频率的精度。
网络并非通过宽泛的无线电波段进行广播,而是使用了一个极窄的高频微波段。
它在回应时,将数据包注入到一个极窄的频率和时间窗口。
如果接收方的频率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偏差,或者没有在正确的周期内接听,数据包就会错过或因频率偏移而无法解码。
宇宙中来的信号是普发的,回去的信号是点对点的,建立连接之后那就更是单一的来回了。
当程序运行的那一刻,机房内的灯光仿佛都暗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在这个早期LED屏幕上,点阵图逐行闪烁著被描绘出来,显示出了一个极其简洁的图像,一个巨大的网格。
在场的所有人内心只有一个疑问:「这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