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一年两次(1 / 2)
“钢城工业区环境卫生工程治理方案你给我一份。”
办公会结束后,张劲松同李学武一起出了会议室。
“现在文学同志负责商务协调那一块儿,亮马河工业区的摊子都甩给了我,一时还真有点头疼。”
他给自己点了一支烟,抽了一口后讲道:“尤其是环境卫生。”
“生态工业区嘛,要是环境卫生出了问题可闹大笑话了。”
在同李学武讲这句话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的得意和抱怨,表现的非常坦诚和自然。
董文学因牵扯到了钢城冶金厂4号炉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被免去了亮马河工业区管委会主任的职务。
是商务协调,实际上是受李怀德的保护做冷处理了。
董文学现主要负责本次集团赴东德考察沟通项目筹备与实施工作,在事实上与集团内部工作做了隔离,也方便事故调查组来处理。
张劲松为何用了“甩”这个词,他是一个工作严谨的人,这么用词自然有他的道理。
董文学现在的处境看似凄凉,实则大事化,事化了。
最起码李怀德没有井下石,那他的位置就不会出现浮动。
现在与集团工作隔离,正是给调查组区别责任的机会和空间。
张劲松自然是知道的,一等调查报告出炉,董文学大概率会规避风险,继续兼管亮马河工业区。
红星钢铁集团旗下分公司众多,大多集中在三个地域片区。
位于京城的亮马河生态工业区、位于钢城的红星工业区,以及位于津门的贸易管理中心。
津门的贸易管理中心主要集中了贸易管理、联合储蓄银行对外服务、技术开发与输出、资金结算中心以及供应链集采等重点业务。
高雅琴作为集团总经济师主要负责该区域工作。
为什么是高雅琴?
很简单,她同张劲松是一起来的,这才第二年,根基不稳啊。
把津门贸易管理中心交给她来负责,老李还是能放心的。
关键的一点,高雅琴是从外经贸调过来的,在工业系统没有什么关系,且一门心思只做工作。
红星钢城工业区就不用了,集中了集团几乎所有的重工业企业,还跨区域设置了领导组办公室,这等于圈定了势力范围一般。
李怀德不上完全信任李学武,但他与李学武在工作上的意识形态和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再老李也找不到比李学武更能放心,也更有工作能力的人了。
所以支持李学武去辽东,老李下了一步看似风险实则很稳的棋。
再看京城亮马河生态工业区,这就是很复杂的区域了。
不仅仅是因为集团总部就坐在这里,更因为集团的各大总公司、科研、福利、教育、服务以及轻工业企业体系也设置在工业区。
集团领导主要负责的工作基本上集中在这里,你这里是个啥?
龙争虎斗、十面埋伏和刀光剑影也不为过,老李怎么可能放心将这一块至关重要的工业区交给他来负责呢。
只能是董文学,即便有4号炉的事故,即便有某些人的推波助澜,老李也没动摇用他的决心。
张劲松非常清楚,因为自己根基尚浅,且去年有过原则性错误,所以老李才把自己拉过来打短工。
打短工就得有打短工的觉悟,真要大张旗鼓地烧三把火,那不等第一把火烧着了,就得把自己燎着。
他倒是会省事,不想在亮马河工业区指手画脚,直接抄起了作业。
李学武在钢城工业区做出了成绩,那我就萧规曹随,学习钢城工业区的先进工作经验,这么做总没有毛病吧?
老李的疑心病多重,别人不知道,他在集团还能不知道吗?
这马上就要出差东德国,他一定很不放心家里这些瘪犊子。
所以在临走前想要抓一个两个的当儆猴鸡给杀了。
谁在这个时候冒头谁就是大傻*,今年老苏等人可没少挨收拾。
你倒是看年底集团的工作总结会花团锦簇,成绩耀眼,你是没看见这一年集团内有多少暗流涌动。
别的不,只集团重点推动的组织架构变革和组织人事变革,有多少单位和部门被调整了岗位。
从集团层面开始压缩编制,就在新京一厂正式成立以后,原挂靠在红星厂的干部调走以后,集团便开始严格要求一正两副制。
单位规模较、业务量较少、人员较少的单位只有一正一副岗。
别什么工作太多忙不过来,在变革的浪潮下,你忙不过来就明你工作能力不够,立马换了你。
集团层面开始组织变革,那
下半年集团借着钢城组织工作变革取得优秀成绩的风,成立了经验总结和工作组,直接对集团其他单位和企业动起了手术刀。
在考察和调研过后,对一些冗余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精准切削。
李怀德在下半年组织工作会议上就讲了一点,那就是能上能下。
谷维洁也在下半年的组织工作中坚持了这一点,很多单位和部门被集团削减或者合并,压缩编制的力度非常大。
在没有岗位的前提下,机关管理人员要么下沉基层,要么外调。
主动申请外调的集团给开绿灯,去京城工业的哪个单位都支持,只要有单位接受去哪都行。
在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下,李怀德没少招人骂。
但他在一机部和上面领导的心里愈加的受重视,老李已然成为了工业系统内变革的明星人物。
关键是红星钢铁集团在他的带领下不仅平稳地度过了过渡期,还在此期间创造了耀眼的成绩。
压缩编制,管理人员下沉,造成的结果是基层优秀人才富集。
在提拔更年轻、具有大学教育经历的毕业生进入到集团公司和下属公司机关工作锻炼,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工作氛围呈现年轻化。
年轻就代表了活力,这正是红星钢铁集团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和内涵。
下沉到基层的管理干部更能掌握集团的工作要求和组织建设需要,应上级要求积极完善谠的组织架构建设,完全掌握思想建设工作。
当管理层级更有活力,基层更具稳重,集团工作能不出成绩嘛。
如果单纯的只是能上能下,今年的集团还称不上波谲云诡。
不到7万人的集团企业,机关人员才有多少,干部才有多少。
一年时间从上到下筛了个遍,监察处的档案室差点不够用。负责此项工作的监察处负责人周泽川更因“功”升调冶金厂担任主管生产工作的副厂长,你够不够刺激。
看别人不明显,看老了将近十岁的谷维洁最明显,白头发都有了。
这一年对集团的干部是大考,对主要负责组织工作也是主考官的她也是个考验。
选人用人,调人查人,别的部门都在减人,唯独监察处几次从基层借调背景干净的年轻人办专案。
李学武在钢城都能感受到这种严肃的气氛,集团的组织工作正走在涅盘重生的道路上。
集团所属任何公司和单位都不允许私自增设管理架构,有需要的必须报请集团公司,经调查研究后才能批复设立,拨付管理资金。
任何单位私设管理架构,违规借调和抽调基层人员的,主要负责人一律做免职处理,这成了红线。
今年的李主任火力全开,像极了暴君,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张劲松是不会给他立威的机会,会议一结束便积极向秘书长李学武“靠拢”了。
起来也是好笑,一个管委会班子成员、副主任,竟然要向秘书长靠拢,出去谁信啊。
可这就是事实,李学武所代表的务实品质正是他想要的保护伞。
李学武也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讲道:“一会我打电话要。”
“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
张劲松指了指前面的办公室,笑着讲道:“经常来串门啊。”
“呵呵——”李学武笑着摆了摆手,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没错,集团机关正式入驻双子座办公大楼,在京城红星轧钢厂全面停工停产,进入拆改迁阶段后,其他单位和部门完成搬迁以后,集团领导整体搬入新的办公室。
李学武在集团总部的办公室距离总经理办公室很近,就隔着一个综合办公室,隔就是张劲松的办公室,要不他怎么是邻居呢。
新办公室还带着装修后残留的味道,明明距离装修结束都过去好几个月了,可能因为一直没使用的缘故,还能闻见似有似无的味道。
“秘书长,您要的资料。”
秘书一科科员刘华东敲开了他的房门,将一份资料摆在了办公桌上,对外办主任樊华也走了进来。
“秘书长,下午的会议。”
比刻板谨慎的刘华东不同,樊华同李学武汇报工作的时候表现的很是松弛,语气也更为自然。
“这次回京时间短,便没有让张恩远跟过来。”
李学武同刘华东点了点头,示意材料收到了,他可以回去了。
随后讲的话是同樊华的,两人也是老同事了,都来自保卫处。
这是刘华东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秘书长,刚刚还在想自己的表现是否合格,这会儿却有些失。
在同秘书长道别后,他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办公室。
刚刚争取来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谁能想到呢,秘书没带秘书回来竟然仅仅因为他回来的时间短。
这倒是印证了秘书长对身边工作人员很尊重也很关心的传闻。
可他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啊!
秘书长这一次回来的工作任务其实很重,光是今天上午和下午就分别有重要会议要开。
这种情况集团领导应该带自己的秘书来做服务工作的。
可是呢?
大家都没见张恩远跟回来,难免的会有人起别样的心思。
真能得到秘书长的青睐,那岂不是一步登天的机会?
樊华却是能听得出,刚刚领导讲的那句话其实不是给她的。
只不过刘华东只沉浸在失的情绪当中,或许没听出来。
“您这样太辛苦了。”
她也没经李学武的允许,便主动整理起了桌上的资料。
虽然李学武没在集团工作,但他的办公室却有资料递送过来。
一般较为紧急的都由常务副秘书长陈寿芝酌情电话汇报或者依照秘书长授权来负责处理。
剩下的工作则由机要秘书送到钢城交给李学武来处理。
李学武的秘书张恩远是从钢城冶金厂选的,没来过京城几次。
就连集团机关总体搬迁李学武都没在,更别提张恩远了。
这里倒是有秘书办公室,可李学武都是第一次来自己办公室。
不知道是谁布置的,竟然与他在保卫处工作时期的办公室摆设和布局非常的相似。
一张大办公桌带副柜,桌上整齐摆着报纸和时效性文件;一张更大的会议桌摆在侧面,上面堆满了整齐的工作文件;一张方桌,正对着悬挂区域地图的墙面,其他空间则被全实木的柜子占据了。
办公室当然还有会客区,一张单人沙发,一张三人位长条沙发靠墙摆放,尽量节省空间。
这也就是新办公楼,这也就是他的办公室,否则还真摆不下这么多东西,樊华整理起来都觉得累。
“不行,我得喊个人过来。”
也不等李学武同意,连她自己的工作都不顾,转身出去了。
李学武看着屋里堆叠的文件也是苦笑着挠了挠头。
这里有不少文件是从他在轧钢厂秘书长办公室里搬过来的。
重要文件他已经带走了,可留存文件和工作追踪文件还在。
“来吧,抓着谁算谁的。”
门口传来了樊华的声音,随后便是王露的玩笑。
“你这么好像我不愿意帮秘书长干活似的。”
两人走进办公室,王露看向李学武,笑着强调道:“领导,我可是主动申请来帮忙的。”
“呵呵,好,知道了。”
李学武也是笑着应了,给两人摆了摆手道:“不用太过收拾,等我回来再找人收拾也行。”
“又不是很麻烦,都是整理好的,归类就是了。”
樊华给王露轻声解释道:“别人我不放心,这里的文件……”
“我知道。”王露点头会意道:“这里有些文件还是我整理的呢,收拾起来不算困难。”
“张总要冶金厂环境卫生治理工程的方案文件。”
李学武看着手里的资料,同时讲道:“你们谁有工夫帮我要一下,给张总送过去。”
“得了,您就甭管了。”
王露还是给他做秘书时候的爽利,主动应声道:“我来负责。”
“我最近工作多,秘书长在京这几天你多辛苦一点。”
樊华轻声交代了一句,拿着手里的文件去文件柜那边归类了。
她是知道王露同李学武之间的亲戚关系的,也不虞会有人三道四,反倒是她不太方便。
以前本就同秘书长在一个部门,连同她爱人任安也是一样。
现在她表现的太过积极,容易让人闲话,尤其是她现在的岗位,对外办最是复杂的部门。
“秘书长,下午的会议。”
樊华收拾好了手头的文件,见领导仍然在看文件,主动走过来轻声提醒道:“您别忘了要发言。”
“嗯,我知道。”李学武只是点点头,道:“稿件是现成的。”
下午李学武要代表管委会向全集团职工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报告的稿件自然是现成的,这个可不允许即兴发言,随机应变。
报告虽然是他主持编写的,但上面的一个字都不允许改动。
讲话中出错是很正常的,但下发的文件必须是管委会讨论研究通过的版本。
“那您别忘了下去吃饭。”
樊华给王露示意了一下,又点了点手上的手表提醒了李学武。
“我还有点事,先让王露在这整理,下午我再过来。”
“嗯,忙你的去,回头有时间再来整理也行。”
李学武抬起头看了她讲道:“办公室钥匙就在值班室。”
“嗯,我尽量。”
樊华没啰嗦,她的尽量是尽量趁李学武在这的时候整理出来。
虽然李学武足够信任她,但领导不在的时候她尽量不来这里。
你要领导办公室的钥匙管的严,那桌上的文件是哪来的?
很简单,值班室有唯一一把钥匙,其他两把在领导和秘书张恩远的手里,这是机关管理规定的内容。
每次需要送资料来这边,必须通过值班室来开门,这是程序。
从今年年初开始,集团的管理制度日趋严格,很多细节被抠的很死,尤其是机要科,神经绷的很紧。
也是集团接二连三发生了几次泄密事故,让领导恼火。
最严重的那一次甚至处理了主管领导,别人不记得,外事办主任樊华一定记得,因为牵扯到了当时圣塔雅集团刚刚到任的副总裁。
别看跟领导关系好,可真出事的时候,就算领导不,她也难辞其咎,至少心里上过不去。
等樊华走了王露这才开了口,“她现在的外号叫陀螺。”
李学武抬了抬眼皮,看着手里的文件讲道:“你呢?红娘啊?”
“我那是业余的——”
王露嗔道:“这也算做好事了不是,您可不能苛责我。”
“你就是喜欢看热闹。”
李学武一语道破了她“做好事”的本质,却把王露逗笑了。
“没有热闹制造热闹也要看。”她笑着解释道:“您不知道,看那些人处对象的别扭劲可有意思了。”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追剧嘛——
这个年代可没有电视剧,但并不妨碍女人对爱情的好奇心。
她倒是舍得时间付出,就为了凑这个热闹。
“雅军呢?他不你啊?”
李学武趁着翻页的工夫抬起头瞅了瞅她,道:“整天忙活别人的事,自己的事都耽误了吧?”
“您就别催我了——”
王露叹了一口气,道:“现在他爸妈催,我爸妈催,恨不得我现在就怀孕,他们好抱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