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洛天衣戴上了面纱(六千)(2 / 2)
尤其是在这冬日,一杯酒下肚更感觉痛快。
这便是宋言在闲暇之时蒸馏出来的白酒了,度数不高,约摸也就三四十度的样子,原本也是准备当一门生意来做的,只是放到那张家名下酒馆,销量却是不尽人意。寻常百姓,似是不太能接受这种辣乎乎的烈酒,唯有一些猎户,武人,兵卒会浅尝辄止。
宋言心中略有失望,却也并未太放在心上,便是卖不出去,也可以进一步蒸馏提纯,提高度数,将来用在部队中清洗士兵伤口,让兵卒不至于因为疡症大批量死亡,也是不错的。
今日也是瞧着梅武等人都是冒着寒风过来,这才拿出烈酒招待。倒是没想到现场众人对这白酒的感观都还不错,便是刘义生,贾毅飞这样的文人都不免多饮了两口。
宋言便又提起杨家之事。
“杨家当诛。”刘义生又抿了一口白酒,脸庞已经变的红彤彤,对初次品尝高度酒的人来,白酒的酒劲儿还是有些大了,不过还不至于让刘义生失了思考能力:“只是,王爷不能冲动,是否要诛杀杨家,要看朝廷的诏令。若是朝廷下达圣旨,各州府刺史都可主动派兵绞杀杨家,甚至直接给王爷下达圣旨,那王爷调兵自然没什么问题。”
“若是没有朝廷圣旨,王爷私自带兵离开封地,那就等同于谋反。”刘义生吐了口酒气,缓缓道。
实际上以现如今燕王封地中的军事力量,便是直接平了宁国也不是不可能,谋反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只是,欲成大事,必有大义。
很多人瞧不上所谓的名声,然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大义的旗帜还是极为重要的。若是没有大义的名分,那便是乱臣贼子,甚至会影响其他有才之人投效,更是要成为一个污点,记录在史书中的。
“新皇是谁,我们还不得而知。”房海也沉吟了一下,缓缓道:“只是不管谁是皇帝,若是我们随意调兵,那都是亵渎圣上威严,都会惹来新皇不喜,这对我们来,绝对算不得什么好事。”
“对于一个皇帝来,想要给一个封地偏远的王爷下绊子是极为容易的事情,他甚至不需要直接安排军队攻打,只要通知宁国沿途之中各个州府限制运往安州和平阳的粮食,便能给我们造成极大的麻烦。”
“所以王爷,我们现在最好的做法便是等……”
“我们要知道是谁坐上了皇位,对我们燕藩是怎样的态度。”
“我们要等朝廷针对杨家的圣旨,只要有朝廷圣旨,我们再行用兵,便没有人能挑出任何不是。”
房海和刘义生是从朝堂政治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而梅武的关注点,显然是在军事部署方面:“现如今燕藩封地虽然稳固,但同样群狼环伺,海西草原,完颜广智正在匈奴的帮助下逐步完成统一,漠北草原之上匈奴依旧在虎视眈眈。”
“要知道今年匈奴和女真的日子依旧不好过,他们现在没有动手,是因为知道燕藩的军事实力不好惹,如果让他们得知王爷你调动大量精锐去围剿杨家,他们会不会铤而走险?”
“还有,杨家和异族之间向来关系密切,之前便有杨家向完颜广智提供大量粮食,武器,杨家的商队更是常年来往于匈奴和中原,甚至杨家还经常出海,做海外贸易,而他们的船只几乎从来不会被倭寇劫掠,显然也是和倭寇关系密切。”
“现如今,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杨家怕是要遭大难,不管是谁坐上帝位,第一条圣旨,定然是绞杀杨家,不然的话,他皇帝的位置都别想坐稳当。”
宋言微微颔首,认同这一番话。
这时代崇尚孝道,若是不能为父亲报仇,你还想做皇帝?
美得你。
“我们能看出的事情,杨家那边感受自然更深。”梅武也狠狠灌下去了一口白酒,虽梅武年岁大了,之前又被梅子聪折磨,身子亏损严重,但不管怎么也是个武将,三两杯白酒还不至于让他迷了心智:“王爷也知兵,你以杨家那边的军备力量,能扛得住朝廷大军吗?”
宋言稍一思索便摇了摇头:“不可能。”
杨家绝对培养有私兵,但私兵的数量肯定也不会太多。
真想要造反,想要抵挡朝堂大军,唯一的办法便是发动佃户,从琅琊城乃至于东山府强行征兆民夫,但这样的兵卒战斗力几何,可想而知,就算能抗住疲糜已久的府兵,可一旦遇上东陵三卫,亦或是从其他地方调拨的边军,也只有被绞杀的份儿。
“是的,不可能。”梅武点头:“但杨家又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所以这种时候杨家肯定会想其他法子,比如……借兵!”
宋言眼睛眯了起来:“借兵?从何处借?”
“宁国国内自然是借不到的,这种时候谁也不愿意和杨家搅和在一起,杨家想要借兵,唯一的法子便是和杨家关系密切的异族。”梅武吐了口酒气:
“比如匈奴,女真,倭寇。”
“引异族入关,借异族之手,对抗朝廷的围剿。”
梅武的眸子闪着精光:“那杨和兴我是见过的,一个颇有野心之人,或许在杨和兴心中还存着,借异族之力,登宁国大宝的念头。”
“这些世家门阀,其实没有什么国家观念的。”
这话出来,房海面色便稍有尴尬,毕竟房家也算是门阀之一了。
不过可惜,梅武是个大老粗,军事方面是一等一的人才,但人情世故方面着实有些薄弱,房海的面色梅武并未注意到,只是自顾自的着:“对绝大多数世家门阀来,谁当皇帝他们其实并不在意,敌国也好,异族也罢,只要不损伤家族利益,他们都不会太过在意,甚至为了家族延续,便是将国家出卖给蛮人也并无不可。”
宋言轻轻点头:“那杨家要怎样借兵?”
梅武的眸子闪过一道精光:“海上!”
……
“通往女真,匈奴的陆路,皆在燕王封地。”与此同时,就在琅琊杨氏祖地,议事堂之中,杨国宣还在侃侃而谈:“是以,我们杨家想要从匈奴和女真借兵,唯一的法子便是从海上。”
“海上,是燕王宋言掌控最为薄弱的地方。”
“我们可以将大船开往女真领地的海口,如此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绕开燕王的封锁,将援军运送到琅琊。”
“女真和匈奴的精锐,绝非宁国寻常府兵,甚至是边军可以抵挡。”
“可以,只要燕王那边没动静,依靠着匈奴和女真的援军,我们杨家基本上就立于不败之地。”
议事堂中,杨国宣的声音在众人耳畔回荡。
不少人的神情都有些意动。
原本都以为杨家这一次面临的是必死之局,谁能想到居然还真让杨国宣寻出一条生路。
杨和兴皱巴巴的老脸上都泛起些许慈祥的笑容,点着头:“国宣所言的确可以,只是我们要以什么代价,请求女真,匈奴,甚至是倭寇出兵?”
“要知道,这三个异族全都被宋言收拾过,尤其是倭人,宁国沿海的倭寇,基本上已经被宋言清理干净,想要请倭寇入关,怕是还要从赵国那边找。”
“银钱?粮食?现如今,杨家正遭遇生死存亡之危机,一般的条件怕是难以打动这些人。”
异族,皆是贪得无厌之徒。
这一点,杨和兴还是很清楚的。
“父亲的没错。”杨国宣继续道:“异族贪婪,他们自然会拿捏住杨家危机这一点,索要更多好处,但莫要忘了,今年女真,匈奴和倭寇的情况也是非常糟糕,尤其是粮食,若是没有粮食他们也不知会饿死多少人,所以,他们肯定会出兵。”
“大不了,我们杨家割让更多的利益。”
“比如,承诺异族,只要能助杨家登上帝位,那就将安州割让给匈奴,将平阳割让给女真,将松州割让给倭寇。”
“宁国十六府,以其中三府之地,换取三族支持,我想他们绝对不会拒绝。”
“将来我们杨家还有十三府土地可以掌控,这样的交易,是很划算的。”
割让土地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从杨国宣口中出来,议事堂中居然没有一人反驳。
显然,在他们心中无论是领土还是百姓,都是可以用来交易的筹码。
“具体借兵,应该如何做?”杨和兴沉吟少许时间,再次问道。
“首先,主要借兵应是集中在女真和倭寇那边,可以派遣海船,安排杨家使者,尽快去联络两边的领导者,这方面的事情较为简单。”
“麻烦的是匈奴那边,匈奴距离海边太远,借兵不太方便。”杨国宣短暂思索一瞬便再次开口:“在我看来,匈奴更重要的作用是防备燕王。”
“就算新皇最初不会启用燕藩军队,可在屡次作战失利之后,也不得不动用燕王兵力。”
“匈奴那边可以虽好战斗准备,一旦燕王精锐离开,便可以率领大军南下,绞杀燕王封地残部。”
“甚至还可以和杨家的军队配合,南北夹击,彻底将燕王绞杀。”
“一旦燕王死,大事可定!”
……
“在我看来,杨家借兵主要应是集中在女真和倭寇,匈奴那边可能性不大,上千公里的路程,茫茫雪山之中,不知会冻死多少匈奴人。”
“所以杨家很有可能会拜托匈奴,从安州边界,对燕藩施加压力。”不知何时,桌案上已经多出一份舆图,梅武粗糙的手指点在地图上面,认真的分析着:“一旦朝堂圣旨下达,燕藩精锐出动,封地空虚,匈奴很有可能就会趁机南下。”
“我同那索绰罗数次交手,深知此人性格,阴险狡诈,多出奇兵,又睚眦必报。”
“上一次损失了十几万人,又没了三个儿子,他定然一门心思想要复仇,这样的机会,索绰罗绝不会放过。”
“看起来,对燕藩来是危机,但同样,也是机遇。”
“若是操作得当,或许能趁着这次机会,一举彻底将女真和匈奴两个毒瘤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