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抗战:八百无限战魂助我! > 第409章 麦国人的招数,双重压制

第409章 麦国人的招数,双重压制(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麦国人压制来的很快。

这是龙汉许多人都想象不到的。

只是这在齐辉意料之中。

之前是因为汉斯人大举进攻,麦国人为了拉拢龙汉人,又放松了压制。

而现在,他们与毛熊,嘤国人达成了深层次的合作。

觉得不再需要担心龙汉人倒向汉斯和鬼子了。

于是这一次,在各种情报的支持下,麦国人对龙汉进行了非常厉害的压制。

当然麦国人很精明。

他们比汉斯人精明太多了。

他们用的都是规则内的手段,让你难受又说不出话来。

你很难直接破局。

然而若是动手,就失去了大局上的道义和中立者的支持。

他们首先提升了各种关税。

当然不直接针对龙汉人。

然而现在偏偏是龙汉对麦国人的出口最大。

想想就知道了,嘤国人目前哪有出口?

而汉斯,鬼子也不可能出口给麦国人了。

毛熊更加不可能,自己都不够用的。

因此纵观整个世界,麦国人市场的主要进口商,竟然悄悄变成了龙汉。

龙汉每年都向麦国出口大量的衣服、加工食品、玩具、少量的机械零件、家具,代工机械品等等。

再从麦国进口高科技产品,电视,电话,机电产品,发动机,工业设备等等。

其次麦国人严格限制了进口产地。

他们要求所有的商品不能有汉斯和鬼子的技术。

禁止从鬼子和汉斯那边进口商品。

这本来是正常的事。

但他们额外规定,与鬼子技术有关的商品也不行。

偏偏龙汉的主要工业区,却是很多采用了鬼子技术。

许多设备也是鬼子遗留下来的。

要知道龙汉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很多设备都是用了再用。

用20年以上的设备,都是屡见不鲜。

即便是另外一个时空中,许多机械都是从40年代用到80年代。

这一点都不夸张。

如此一来,龙汉就有很多产品都是用鬼子技术和设备生产出来的。

至于说麦国人如何判断出来,当然是因为鬼子的产品标准和麦洲与殴洲不同的。

而且在明面上,他们并没有直接去打压龙汉

毕竟那样做太明显了。

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们在龙汉的市场销售。

毕竟他们同样有很多中高端机电产品,还有各种零件出口给龙汉。

而且龙汉也从他们那里大量进口小麦和大豆,玉米。

尤其是发动机和发电机,这些东西,都在大量销售。

而麦国人,悄悄限制了高精尖的发动机,发电机,还有相关技术人员去到龙汉。

总而言之,他们使用的手段很巧妙。

让龙汉很难受,又让别人说不出话来。

毕竟这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事。

又不是说要对龙汉开战。

不仅仅是限制的非常厉害,这些家伙们,同样还对龙汉进行了非常多的商业调查。

……

这一天。

户城,某条叫“宝安里”的小巷。

此时,晨雾未散。

巷口,有着一家“永兴杂货铺”。

这处杂货铺,有着数十年历史。

即便是军阀混战之时,还在勉强维持。

前些年本来要破产倒闭了。

然而随着齐辉的突然崛起,打退了鬼子,平稳了市面。

大量的投资涌入,这家杂货铺,也再次得到注资,靠着一笔资金,老板和家人辛苦工作,终于起死回生。

如今这杂货铺已经在向着西方的超市进化。

原本只是一个店铺,房间只有两间。

不超过五十平。

现在将周围五间店面租下,打造了一体化的销售策略。

所谓“一体化”,就是说一个附近居民,来到这一家店铺里,就能买到日常所需的大部分物品。

从五金零件,到食品蔬菜,再到衣服鞋子,再到针头线脑,还有各种药片……

几乎应有尽有。

这就是百货超市的雏形。

40年代,百货超市在麦国早就流行。

而在龙汉,这还是个新鲜事物。

其实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即便是80年代,也是新鲜事物。

双方差距就是这样大。

而现在,这家杂货铺,在清晨时,已亮起大大的电灯。

它在6点多就开门了。

它要迎接第一批早起吃早点,购买蔬菜肉粮,回家做饭的顾客。

是的,这店里还卖着热食。

这铺面不大,却塞得满满当当。

一处木架上,正摆着“美孚”煤油、白金龙香烟、最新的昂贵尼龙丝袜。

一位身穿旗袍的文艺女青年,在那丝袜面前流连忘返,许久下不了主意去买。

毕竟这东西是真贵。

40年代的时候,有很多麦国少妇们为了一双丝袜,就可以这个那个……

最后文艺女青年,还是咬牙买下了一双。

而又一处货架上,则是堆着大量国产火柴、土布、景德镇瓷器。

在灯光下,两种不同产地的货物,泾渭分明。

洋货闪着冷光,国货泛着温黄,就像两个正逐渐陷入对峙的世界。

杂货铺主老邹,他正辛勤地亲自弯腰整理货架。

对他来说,现在的日子,是50年来,最好的光景了。

没有之一。

任何货物运来之后,不会超过一个月就能卖光。

尤其是各种洋玩意,更是非常畅销。

如今百姓手里有钱。

关键是大家能干活,能出口给外国人。

所以才有了钱。

他也很高兴。

正想着是不是给店员加一些年终奖金。

他是那种讲究人情的传统老板,很看重店员的。

一般店员就属于家人了,一干要干一辈子。

其实也是因为店员往往就是家乡人,亲戚。

当然也有很多老板,特别凶狠,越是亲戚剥削的越狠。

这都分人。

人与人的人品是不一样的。

而老邹就是特别好的那类人,和老茶馆的王德发是一类老板,都是不得罪人,讨好别人的性格。

自己也尽量活下去。

所以生意做得也是廉价,给的都是实在价格。

在正常环境下,他们的生意都是很好的。

而在这时。

忽听“叮铃”一声,宽大时髦的玻璃门被一群人推开。

进来的是巷尾住的白家小姐。

白家是附近街道的一个大家族,在户城虽然没什么声望,却也算是大户人家了。

她穿着一双时髦的红高跟鞋。

走在刚刚新铺的红砖地上,就像一串急促的鼓点。

她进来后,随意逛了逛。

接着她来到一处木架。

那指尖在一盏所谓的“美孚”煤油灯上轻敲。

她不由嘴里嘟囔:“说是进口的,其实就是土货罢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